快速导航×

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2023-12-29 20:06:46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国金融行业也开始面对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问题,然而我国金融体系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银行、保险、资产管理等主要行业板块面临增长放缓与分化严重等挑战。

  过去一到两年,金融行业核心指标增长放缓。中国商业银行的平均净利润增速远低于2014年之前的水平,大部分银行难以实现双位数增长;保险行业2018年原保费收入增长仅为4%,远低于2017年同期的18%;中国资管市场也告别了2013~2016年年均41%的高增速,2017年管理资产规模仅增长7%, 2018年管理资产规模出现负增长……

  同时,金融行业分化日趋明显。A股上市的30家银行中,市净率表现最好和最差银行的差距,从2014年的1.5倍,扩大到了2018年的2.3倍;从保险行业来看,无论是财险还是寿险,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都高度集中。《2018中国保险年鉴》显示,2018年中国前三大保险公司的保费规模占整个寿险市场的45%,中小型寿险公司(市场份额5%)近年来均未能有效抢占市场,保费收入增长乏力;在资管新规影响下,资管行业结构正在逐步洗牌,高度依赖影子银行生态的银行理财增速大幅度放缓,2016~2018年增速仅为5%,而产品净值化、主动管理能力较强的公募基金仍然保持高速增长,2016~2018年增速达到19%,同时每个子行业内的玩家分化也在不断加剧。

  金融行业跟随经济趋势水涨船高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面临着如何保持持续增长的挑战,中国金融行业亟需高质量发展战略。同时,从全球范围来看,不管是“大象起舞”,还是“小而美”,领先金融企业都各自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禀赋和发展阶段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从而跑赢市场,获得高于市场同业的市净率或账面价值。

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图1)

  中国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实质上应是以持续的系统性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战略,它可以在核心业务跑赢大势的同时控制风险,实现持续且系统性增长,这样的战略具备五大要素:

  围绕高质量发展做好核心业务的战略规划,明确角色定位,掌好舵,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

  以客户为中心,发挥内外部资源协同效应,重点关注客户资源、渠道资源、科技资源、服务资源、产品资源五个方面,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要积极拥抱技术创新,从“传统金融”转型为“数字金融“,驱动价值持续增长;

  构建包括风险战略、治理体系、基础支撑以及文化与理念四大关键要素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基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五大要素,中国金融企业在探索中国特色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期间,需重点关注八大工程。

  对于银行业,应加强推动实施“转型(以客户为中心推动传统业务全面变革)+创新(由科技及数据引领的全面数字化布局)”双轨战略,抢占下一轮高速增长先机;对于保险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聚焦战略客群、核心渠道、创新产品、服务资源、合作伙伴等关键领域,同时强化组织、人才、科技、资本、风控等一系列战略保障;对于资管行业,伴随着资管新规的逐步落地,“转型”将成为中国“大资管”生态未来两年的关键词,各个牌照的业务边界将不断融合。各个类型的机构都应依托自身优势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做强主业之后,不论是主业内部还是金融集团的跨主业协同都能产生巨大价值。通过综合金融交叉销售推进方法,能够帮助客户有效落地综合金融机制。

  放眼2025年,众多领域的生态圈将形成规模。金融企业应结合自身禀赋、聚焦优势行业,对内孕育生态平台,以客户为中心打造一整套综合金融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对外链接生态资源,聚焦大健康、新零售、养老、教育等生态圈,与各业务部门和外部合作伙伴内通外联,共创价值。

  建设全新的商业模式,以客户为中心对现有业务进行数字化转型,全面布局金融科技及风险投资;同时还需进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包括大数据和高级分析能力、双速 IT 、敏捷组织和创新文化在内的一整套基础能力来支撑整个金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

  金融科技时代已经到来。金融机构不应视而不见或反应过度,应采取较为中立的做法,辨识干扰因素并从中找出真正重要的信号。具体而言,金融机构无需过分关注金融科技行业的个别“挑战者”,而应更多地聚焦于他们所代表的能力,并培养或从外部购买对数字化未来至关重要的能力。

  过去多年,国内金融机构沉浸于规模的快速增长却未能同步提升风险管理体系,致使业务扩展近乎“裸奔”。市场拐点已到来,中国金融业应将全面风险转型上升到战略高度并加大投入,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风控,打造高度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和风险转型团队并建立专门的PMO机构持续推动转型。

  相比于国外,国内金融同业对组织健康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金融企业组织庞大,架构复杂,更需要了解自身的组织健康现状,组织上下在愿景与战略的一致性、执行力、革新力上所处的位置,从而有的放矢地提升组织能力,加速战略执行与业绩提升。

  有调研数据显示,仅约26%的金融企业能够持续取得转型成功。为确保战略成功执行,首先要明确转型的愿景与科学蓝图,建立科学的实施管理体系全面推动。转型必须由高层领导自上而下推行,并在过程中保证充足持续的投入和能力建设,注重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获得支持,宣传“速赢”。

  未来10年,中国金融业将进入变革期,追求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新常态,围绕高质量发展战略展开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自身的资源禀赋与不足,寻求符合自身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其中金融科技成为最受关注的领域。

  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行业转型初期,尚未完全转型的金融市场给予了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土壤。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仅仅达695.1亿元,之后呈现高速增长状态,至2018年,我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营收总规模达到9698.8亿元,同比增速48.3%。相关预测限制,到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或将达19704亿元。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金融业务不断融合,科技对于金融的作用被不断强化,金融机构、泛亚电竞官方科技企业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数据价值持续不断的体现并释放出来,金融业务环节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金融解决方案创新推陈出新。开发银行、无人银行、资产证券化、数字票据、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业务在科技的赋能下由概念逐步变为现实,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由概念阶段到实际应用,金融作为最先拥抱技术的领域,也会摩擦出新的火花。

  开放银行是银行通过开放应用编程接口(API)对外开放服务。即指银行把自己的金融服务,通过开放平台(OpenAPI)等技术方式开放给外部客户(企业或个人),客户可以通过调用API来使用银行的服务,而不需要直接面向银行。银行通过API的开放开展跨界融合,实现银行与银行、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银行与跨界企业间的数据共享与场景融合,极大拓展了银行服务的生态。

  未来,银行的商业模式将从B2C变为B2B2C,服务标准也将从标准NPS升级为整合型NPS。随着金融服务嵌入生活与生产的方方面面,“场景在前,金融在后”的跨界生态圈将成为主流。虽然目前开放银行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但未来,银行的账户功能、支付功能、理财产品、贷款产品等将势必形成标准化的API集中输出,成为打通跨界生态的接口。

  无人银行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减免传统银行的人力使用。通过运用生物识别、语音识别、数据挖掘、人工智能、VR、AR、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替代传统银行的柜员、大堂经理、引导员等岗位,为客户提供全自助式的智能银行服务。目前大部分银行都实现了人力的部分替代,少数银行试点几乎实现了厅店全替代。

  目前建设银行已经开启了无人银行试点,通过更高效率的智能柜员机覆盖90%以上现金及非现金业务。尽管无人银行为银行网点转型打开探索新路径,但目前银行业务还难以实现百分之百无人化,例如需要安排保安值班;客户在智能终端上开卡、汇款时,泛亚电竞官方出于安全风险考虑,也会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服务。因此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无人银行仍将作为探索性的试点存在。

  量子计算的应用将极大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由于其超强大的计算能力,可应用于在金融业多个方面。例如金融高频交易,利用算法根据预先设定好的交易策略自动执行股票交易,在达到相同结果的前提下,量子计算比传统计算机的速度要快得多。再比如诈骗检测,利用量子计算机的快速学习的特点,能大大加速神经网络学习速度,迅速打击新兴的诈骗方式。

  量子计算在计算速度上的飞跃式提升,也可能会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威胁。例如目前正在使用的许多公钥密码系统,在量子计算极大的计算性能下,很有可能会遭到破解,这些将严重影响互联网及各地数字通信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对现有的安全系统和管理机制造成大范围和系统性的破坏。因此,在量子计算机瓦解当前密码体系并实现商业化之前,须建立量子安全解决方案形成安全的过渡。

  5G将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实现金融场景的再造,为金融行业注入新的生机。5G技术的热点高容量场景,将为用户提供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网络极高的流量密度需求,该技术场景将有效提升移动端金融服务的速率,减少因网络延迟造成的支付卡顿等情况,同时速率的提升也有助于通过AR/VR技术进一步丰富支付模式,提供更加线G技术的连续广域覆盖场景还可有助于银行无人网点的部署,通过AR/VR技术将金融服务带到此前网点无法覆盖的偏远地区,实现普惠金融服务。此外,5G面向物联网业务的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场景还将通过实现万物互联,获取海量、多维度、相关联的人、物、企业数据,进一步优化供应链金融、信用评估、资产管理等相关金融服务,实现更多丰富场景的探索。

  移动金融指的是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及无线互联技术处理金融企业内部管理及对外产品服务的解决方案的总称,移动金融安全指的是移动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安全。当前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加速了金融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向移动化逐步转型。移动金融丰富了金融服务的渠道,为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随着金融产业的发展,金融行业移动应用日渐成为金融服务及产品的重要支撑手段,移动金融未来将继续在规模和创新上发展。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给移动金融带来了无限生机,但同时也滋生了诸多风险。移动金融应用中频发木马病毒、支付安全、敏感信息泄露、身份认证绕过、仿冒等安全问题,引发了监管部门乃至社会的广泛关注,移动金融安全成为金融创新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保障。

  数字票据是一种实现自动安全交易的新型票据,它更具安全性和信息公开性,更加智能交易,更加便捷使用。数字票据可以实现全程高效真实的信息传递,全程自动化交易,以及交易过程全程追踪,提高用户隐私保护。

  数字资产证券化是将数字资产转化为证券的过程。将域名、商标、品牌、数字货币、游戏装备、账户号码等相关缺乏市场流动性的数字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

  数字资产证券化目的在于获取融资,以最大化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数字资产是文化产业的创新蓝海,是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是“文化互联网+”的文化大产业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域名、商标等数字资产缺乏市场流动性,通过数字资产证券化,有效打破刚性兑付,有效盘活巨大的金融资产和社会的存量资产,能把缺乏流动性但有收益性的数字资产设计成证券化产品卖出去,收回现金,提高流动性,进而获得融资。

  消费金融是为满足消费者具体消费需求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是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用于购买装修、旅游、电子产品、教育、婚庆等具体的消费需求的个人消费贷款服务,包括,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蚂蚁金服的“花呗”、苏宁的“任性付”等。2018 年,国家出台了多项鼓励消费金融发展的政策,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巨大发展空间。随着消费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金融会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各类金融应用场景需求增多。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消费金融开发更多的产品应用场景,提升消费者体验,激活和拓展市场空间;同时,利用金融科技建立构建完善的风控运营体系,解决消费金融面临的征信记录缺失、运营经验缺乏,降本增效。在科技的驱动下,消费金融将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运营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科技驱动下的产品创新和风控体系的建立将为消费金融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智能客服可以显著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智能客服系统是利用机器学习、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处理金融客户服务中重复率高、难度较低且对服务效率要求较高的事务,如服务引导、业务查询、业务办理以及客户投诉等业务。目前应用的智能客服场景有智能客服机器人、智能语音导航、智能营销催收机器人、智能辅助和智能质检等。

  未来,智能客服系统逐渐渗透到金融业务的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客户对服务的及时性、移动性、多渠道性提出更多的要求,智能客服的应用为金融机构留住更多客户,提供全天候及时、便捷的服务,增强客户粘性。在智能客服的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数据通过智能客服积累和沉淀下来,为社群营销和业务流程优化提供参考。

  科技带来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创新发展。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应用,出现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新处置模式,如不良资产综合处置平台,众筹投资、撮合催收等。

  目前,金融科技已在众多环节实现场景开发与应用以提高传统金融行业的运营效率,随着未来更多新兴技术与金融业务的不断融合,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也将稳步推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