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2024巴菲特股东大会·中国投资人峰会观点全回放:如何在不确定性下寻找投资潜能2024-05-06 23:41:34

  5月4日,延续14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中国投资人峰会上海场圆满落幕,本届峰会以“投资·潜能”为主题,围绕技术变革、经济增长和投资进化等主题问道全球资本市场。

  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受益于全球经济体之间的深度连接,投资人是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连接,泛亚电竞当时代巨变之下,全球正经历着多种连接的变革与重塑。

  每年巴菲特股东大会,我们会听到巴菲特的投资圣经;连续14年,我们也与中国投资人峰会相约,聆听国内外投资大佬的最新投资思考。

2024巴菲特股东大会·中国投资人峰会观点全回放:如何在不确定性下寻找投资潜能(图1)

  正如兴证全球基金总经理庄园芳所说,价值投资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像“”一样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完善。回顾过去13年的中国投资人峰会,超过百位企业家、投资人和学者,在不断变幻的经济与市场实践中,探讨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更丰富的答案。

  在今年的峰会上,投资大咖们继续分享了自己的投资经验与投资智慧。具体来看,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陈锦泉、财联社副总编辑刘兴祥分别致辞,分别从机构、媒体维度对“潜能”作出解读。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管理部副总监乔迁带来两大主题演讲。中国经济新潜能是什么?王涵从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给出信心的源泉;乔迁则从投资思维的迭代,挖掘机会展望。

  此外,还有13位国内外投资人、优秀企业家、媒体人等各界嘉宾带来三场精彩纷呈的圆桌论坛。

  在峰会上,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陈锦泉表示,时隔十年,新“国九条”的发布,被视为A股新篇章的开始,“长钱长投”的提法让我印象深度。今年的峰会以“投资·潜能”为主题,希望能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以更长线的眼光,穿越当下的不确定性,找到长期的方向和定力。

  如何理解当前的潜能所在,陈锦泉希望从两个层面来为投资者带来解答,第一层是,回到经济基本面,中国经济增长如何保持高质量的发展。第二层是,对于资本市场,投资人如何在不确定中找到方向。

  “过去几年A股市场的调整,让我们投资人备受煎熬。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从周期的视角出发,库存周期、企业盈利周期、估值周期,是否都在慢慢孕育机会和方向?回归投资的初心,如果我们能够以更低的估值,去寻找到那些持续创造自由现金流能力强的公司,那不正是我们的使命吗?悲观和低迷阶段,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都是布局和播种的黄金时期。”陈锦泉表示,应对不确定性,仍需要为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充分准备,也希望各位优秀的投资者们能在这方面为投资者带来真知灼见。

  他强调,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契合,“持有人利益为先”,始终是兴证全球基金的文化内核。在践行价值投资的过程中,公司也始终坚持风险控制、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念。

  站在媒体的角度,财联社副总编辑刘兴祥理解的“潜能”是沉淀、储备的能量。他表示,放在“中国投资人峰会”的语境下,这其中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层是在新变化下中国经济所蕴含的潜能;另一层是在新机遇下,中国投资人的潜能。

  其中,投资人是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纽带,新一轮的产业科技革命,离不开投资人“掘金者”的作用。刘兴祥表示,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产业变革、中国经济的复苏和升级正是投资者的巨大“宝藏”。新“国九条”再次督促资本市场树立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

  “巴菲特超过半个世纪的投资生涯,他用行动和成就向我们证明价值投资的神奇和魅力。”刘兴祥表示,现在我们以“巴菲特股东大会”的名义相聚,挖掘真正优质的公司,与社会分享优秀企业增长、产业转型的红利正是我们的潜能所在。

  他指出,今年巴菲特股东大会·中国投资人峰会依然是在上海和奥马哈两地开展,境内外联动,希望以更加开放和交互的形式,为企业领袖、投资人提供一个以全球视角出发的畅谈、分享的平台。

  如何从宏观维度看中国经济的潜能所在?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以“坚定信心”为主题,为投资者带来他对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的最新研判。

  今年经济增长的目标是5%,中央的政策从来都不只是单纯提一个目标,而是有大量的政策的配合。王涵进一步阐述,把5%的增长目标分解,对应到就业数据、财政政策、对外开放等方方面面。比如,今年的就业要求有所不同,往年对就业人数的要求是1200万人左右,今年要求的是1200万人以上。在传统的财政政策每年的赤字率大概都在3%左右不变的情况之下,今年又做了另外一个调整,即接下来连续几年会发特别国债,在应对经济潜在下行风险留下了足够的政策余地。

  中长期维度还要关注,到底要发展什么样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动力到底是什么?

  答案就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内涵非常丰富,如果用中央的话语来表述的话,就是“三高”: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

  “我们的优势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庞大的产品库和价廉物美的商品。从这个角度去讲,中长期来看,依然可以乐观。”王涵表示。

  把不确定性当作时代的背景板,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管理部副总监乔迁带来她关于投资思维的迭代和未来机会展望。

  对于A股市场的判断上,她认为,从目前的位置来看,结合宏观大的背景,当前处在各行各业盈利的底部、后续温和回升的过程中。

  从估值和目前所积累的悲观预期来看,往后看大的方向实际上积极的因素还是很多的。在中国经济温和复苏和政策引导的背景之下,更多是处于从总量的增长开始进入到质量以及结构导向的转型过程里。

  乔迁重点阐述了行业层面和中观维度的观点,她认为,当前市场能形成共识的是,各行各业特别是传统的顺周期行业都处在相对底部的位置。

  “从股票跌幅来看,很多公司跌到了1倍PB市净率的附近,甚至更低水平,长期看大概应该回到和ROE匹配的水平。现在从中上游大量的观察来看,现在很多行业,不管是股票也好,或者产业状态也好,可能处在相对底部的状态里。”乔迁指出,传统顺周期行业投资回报实现方式发生变化。

  具体到三大投资空间,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面随着产业逻辑慢慢往前走,资本市场对于分红和成长的平衡和再定价也慢慢体现出来,特别是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非常富余的企业,投资回报的空间仍然是非常可观的。

  其次,在出口方面,中国最大的机会是已经从低端制造业出口开始走向了多维度的领先。

  第三,科技创新带来的总需求可能在三年内出现非线性增长,科技创新可能是有波动的,但是如果我们稍微拉长一段时间去看三五年,科技创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未来希望能够看到一轮半导体自身的产业周期和AI科技拉动相关的科技创新周期形成一定的共振,在这个过程里半导体公司的机会相对显著。

  本次峰会还有三大精彩纷呈的圆桌论坛。当前市场的投资环境是变幻莫测,近期A股和H股都走出了特立独行的行情,对于全球市场高低切换又有了一些期许。

  第一场围绕着“资本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新趋势”,邀请了睿郡资产创始合伙人、首席投资官王晓明,大朴资产管理投资总监颜克益、博道基金董事长莫泰山、兴证全球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监刘琦共同探讨市场新变化、新趋势,本场圆桌还邀请到财联社编委李桂芳担任主持。

  从政策层面,“国九条”的出台,既体现了对资本市场的呵护,希望投资者获得更好的回报。同时,“从严从重监管”也是当前市场的大方向。所以我们都有理由相信,属于A股新的投资生态正徐徐而来。

  对于股东资本市场关于股东回报意识的觉醒,市场老兵、博道基金董事长莫泰山表示,根据相对长期的统计数据,股价上涨的构成可以分成三部分:分红、企业盈利增长、估值波动,数据发现我们来自于前两者的比例低了一点,来自后者的比例高了一点。从这个角度讲,提升分红,保证上市公司盈利的稳定增长,对提升长期回报是非常有帮助的。

  为什么过去市场并没有那么注重分红?莫泰山指出,在高速成长的时代,利率比较高的时候,分红并不体现出特别大的吸引力。但是在利率中枢在下行的阶段,分红就显得越来越可贵。过去的上市公司、大股东、管理层认为把规模做大了,投资人回报自然就提升了。但是这两轮十年的周期下,过度扩张、急功近利的行为,对股东回报是有损害的。以股东为本,鼓励回报投资人,因此,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管理层的思路也需要转变。

  对于高股息企业未来的投资机会,睿郡资产创始合伙人、首席投资官王晓明介绍,拉长时间段来看,价值股投资和成长股投资的长期回报是比较接近的。近两年,高股息为代表的价值股表现更好一点,是与最近几年大的宏观环境的改变有关系。当然,可能更宏观的背景是跟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包括社会的各个部门,在这样时间段面临资产负债表修复的问题紧密相关。

  王晓明同时表示,价值股是成长股最好的出路,再优秀的成长股最后也应该变成一个价值股。大多数的伪成长的股票最后都淹没在历史长河当中。有一些特别优秀的成长股最后变成了价值股。到了价值股的时候,当没有更好的投资回报的情况下,就应该要把主要的经营成果、把盈利分给股东。从这个意义上讲,整个资本市场越来越重视分红,这对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是非常有帮助。

  大朴资产管理投资总监颜克益从投资感受出发,他坦言,过去两三年A股投资者经历了非常艰难的时期,也是从业这么多年最困难的几年。现在有投资者对A股市场产生了怀疑,甚至有些投资者离场。

  不过,他认为,经济在中低速增长的时候股市很容易出现牛市,前提是经济不要出现大问题。原因有四个:一是经济在中低速增长的时候,龙头公司竞争优势会变强;二是社会的资金成本就会下降,股票的估值应该会更高;三是经济增速下降后,各种投资机会变少了,股票成为较好的投资选择;四是政府对资本市场越来越重视,新“国九条”等一系列保护投资者的政策,现在A股的投资者比以前更有保障。

  王晓明认为,中国制造业出海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已经证明是非常优秀的,并且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未来会把更多着眼点放在关注于出口制造类企业,能不能通过更完整的供应链去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者是提升自己品牌的价值,从这个角度去挖掘机会。颜克益则表示,AI应该是一次新的技术革命,未来破局的点应该在半导体领域。

  从股债跷跷板效应来看,兴证全球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监刘琦表示,短期对债市相对更谨慎一些。权益方面会相对乐观一点。中国企业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在不断地变得更好、走出去,这里面隐含了很多结构性的机会。

  从中美两国对比来看,刘琦认为,两国各自的国内经济、政策主导经济与资产价格和经济周期本身是匹配的。如果没有看到中美经济内需的格局发生明显变化的话,可能当前的资产价格会维持一段时间。如全球制造业供应链重整结束等情况发生,这个时候可能看到资产价格发生明显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是要留心经济周期变化之后的资产价格的再平衡。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投资领域热词之一,新质生产力,带来哪些技术想象与投资机遇?睿郡资产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官董承非,理成资产首席执行官吴圣涛,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胡又文以及兴证全球基金研究员朱可夫共同带来第二场圆桌,为投资者带来新质生产力之下的投资思考。

  市场总是会追逐经济动能新的力量,在董承非看来,过去20多年经历了一轮完整的地产和基建带动的经济增长范式。站在这个时间点往后看,过去以地产、基建的范式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未来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肯定是新的动能,新的力量。我自己的精力也是放在这些方面寻找未来社会新的经济动能。

  当前高端制造和TMT是新动能的两条主线,这两条主线能否接替房地产,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动能?

  吴圣涛认为,从去过20多年的经验来看,每次到了行业应用的时候中国都会产生巨型公司。当前国内企业在TMT领域的应用层面仍有优势。此外,能源领域当前国内已经具备先进制造出海的可能性。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投资有哪些方面值得关注?胡又文指出,大模型是下一个AI时代的基础设施。在这个基础设施之前还有半导体和芯片。有了半导体、芯片,才能训练大模型。美国在芯片不受限的情况下,大模型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能力也还远远没有达到市场想象的程度,从技术到硬件终端仍需要时间。回到投资上,如果GPT-5能够带来应用层面革命,或将出现应用所引领的一轮大的行情。

  第三场圆桌则把重点放在了全球资产配置,邀请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副总经理主题研究组首席分析师侯苏寒,兴证全球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总监养老金管理部总监林国怀,兴证全球基金投资经理余喜洋,以及自由投资人、财经作家、“小鲜传”主理人丁昶,共同探讨不可忽视的多资产多策略配置。

  如何理解多资产、多策略投资?林国怀给出最通俗易懂的解答,他表示,多资产多策略的方式,其实就是保护弱者思维。在没有对未来有什么判断的情况下,怎样尽量使得资产获得稳健的保值、增值。

  林国怀介绍,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更好的资产配置在FOF团队内部进行不同组别的拆分,有权益类基金研究、债券基金研究、海外研究、资产配置研究,还有另类、黄金等,各种各样资产类别的拆分,尽可能在每个类别里面寻找α。这里需要注意的是,FOF团队并不会“胳膊肘往里拐”,林国怀表示,公司在风控层面做了严格的要求,公司内部的基金(货币基金除外)占比不能超过20%,如果超过了就有相应的审批流程。

  量化投资近年来风生水起,公募量化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余喜洋从主动思路的量化表达和机器学习的框架两个方面介绍了公募量化选股的思路。

  余喜洋表示,量化基金的量化思路其实跟主动的思路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主动的投资经理,他们可能选股票,或者是看待资产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商业周期、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整个量化组合也会有周期性,但是周期性就跟主动的周期性是明显不一样的。所以两个不同周期、不同频率的资产互相叠加的话,可能会带来整个波动性的平抑。

  侯苏寒分享了日本股市这一轮上涨背后核心的原因,她认为,此次日本股市大涨的新逻辑在于去通缩再通胀。比如,企业有涨价的动作的同时要关注给家庭部门的回馈。而在股市方面,日股和美股类似,数量少的公司贡献了很多对股市上涨的拉动力,龙头上市公司有更强大的提价的能力、在提价的同时维护市占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