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有三大主要特性:高风险、高收入、高增长潜力。怎样评估风险,从而有效预防、控制和规避风险,减少在投资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对风险投资来说至关重要。当前国内,自改革开放到现在,小企业也有飞速的发展,当前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重要的比例。因此小企业投资风险的管理至关重要。
1.1政治因素主要是指在国内和国际上的一些投资收益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等。俗话说:则经变。所以说由于政治的一些调整将会影响对股票价格的预期,影响其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使得投资者的收益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1.2经济因素经济方面主要包括利率、汇率的变化,经济政策的转变等,同时这些因素的变化是两面性的,有利也有害。
1.3国内投资动向因素关注国内投资动态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更直观的反映当前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所以,如何准确剖析国内投资动态,明白其他企业投资的意向,这是每个企业必须要做到得,从而降低企业自身在投资时发生的风险。
1.4同行业竞争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加剧,主要体现在:市场的规模,顾客满意度等。对于一些发展较好的投资项目来说,作用最大的就是利益的驱使,因此会导致该行业或该市场的风险增加,收益率下降。在某个特定的行业中,企业投资的经济结构,应对其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论证,如若该项目正处于衰退期,那就没有投资的必要了。
2.1没有合理的使用资金当今社会中,小企业的规模不断变小,资本也相对大中型企业较缺乏,但最主要是管理人员和有关工作人员由于自身的管理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不足,常常会漏洞百出,这样就会使得企业的内部资金由于其盲目的投资使得外流严重,最终导致企业的利益受到影响。
2.2非分散投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家将投资项目放于其一个项目中。这类投资必定会增加企业的投资风险。倘若该项目出现了资金运转困难,收益发生亏损,这将会致使投资的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或是企业倒闭。类似的状况主要指有些小企业把投资集中投放一个投资项目中,或企业的非分散投资方式。如果投资项目或投资企业出现低收益或亏损,投资企业就会带来重大的财务困难,甚至倒闭。如此类似非分散投资风险使得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增加。
2.3被投资企业的因素造成的投资风险投资企业给被投资企业投资一些资金,主要是为了获的更好的报酬,由于其该投资是双面性的,假若被投资方由于对其资金的管理不善这样会直接造成投资方的经济损失,而投资方则不对这些所谓的投资进行负责或是说不完全负责。
3.1投资风险评价的目的一个好的评价体系能使企业在实际投资活动中先走一步,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报酬。它的实施方法有:①用比较法和评价法对投资活动中的风险实行全面的评估,列出各种风险,科学、合理对待,进而企业方便管理风险。②从投资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确定风险与风险之间的联系,促进企业完善其自身的风险管理计划。③思考各种不同的风险间变动的条件,考虑怎样化风险为机遇。④量化以辨别的风险,降低评估中不定向风险的概率。
3.2小企业投资风险评价的基本原则企业的投资风险的评价,通常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全面概括原则。在进行企业风险评估师,首先对其风险要有明确的识别能力,使得风险的发生可能性和损失程度降到最低;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比较完整,及时的准确信息,所以要对其风险程度进行一个全面的解析。②科学分析原则。风险评价的过程是对企业当今经营状况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量化核算的过程。要以严格的数学、统计学为基础,在具有普遍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和核算,以求得科学合理的分析预测结果。测量和分析过程的小企业,投入产出分析、财务状况的风险评估、分解分析和概率分析以及损失后果,必须受到严格的数学方法的分析。③综合考虑原则。现代企业面临一系列风险,诸如生产风险、环境风险、责任风险、经营风险等等。所有的投资活动中在处理重要风险不正确、不合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企业应该对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分别对待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影响程度,明确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还要时刻保持对风险复杂性的认识,使用多种合理、科学的分析方法。④制度化、系统化、经常化原则。整体连续原则。企业要想达到风险管理的效果,那么评价就是前提,在连续的过程中,更好的识别和准确的评价能帮助企业完成风险管理的目的。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将各种风险呈现出来,保证评估的准确性,使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衡量风险,那么,企业在面对风险,抵抗风险,控制风险时才能有一个完善的体制。
3.3小企业投资风险评价的步骤一个良好的风险评价系统,能让企业合理的展开投资活动。其步骤有三:①计算项目投资的评估基准。一个项目在面对各种风险时出现的结果能否使企业接受,这个就需要风险评估基准,明确结果出现的可接受范围就是评估基准。②明确项目总体的风险程度。项目总体风险程度是结合所有单个风险后明确的。③确定项目是否可行,应把单个评估基准与单个风险、总体评估基准与项目总体风险水平作比较,确定其有没有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如果在范围内,那么该项目可行,如果不在范围内,那么该项目不可行。
4.1风险约束效应风险约束效应是在投资活动中,企业决策者在发觉不利因素或感到企业将发生亏损时,要避免或抵挡损失和风险选择阻力损失并承担风险的规避行为。决策者在面对投资风险时,感受到其压力,风险约束效应是指妨碍与控制,因此它的大小可以用约束度来表达。对风险约束效应有影响的因素:①风险约束直接导致;②由预期回报引起的一定幅度的伤害产生的比率;③管理投入资本与风险分析的变化状况。
4.2法律引导当前,世界各国政府的一些财政政策,是鼓励和维护小企业发展的。政府的政策决定不了市场的利益分配,不过可以指导小企业的发展方向,运用相关的财政政策减小企业发展受到的压力,使企业与企业之间共同进步,并且促进其良好的发展,达到良性竞争的目的。
4.3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想要使得内部控制做到更好就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因为投资活动都是存有很大风险的,所以必须做好前提准备和计划,根据投资的具体的对象,内容,金额和时间长短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或准则。第二,正因为投资越高,风险越大则收益就越好,所以企业应根据发展的时段来对风险程度进行分析,根据掌握的情况来制定关于投资性的一些规章,以便在恰当的时间对其投资风险进行避让。第三,企业在投资前,授权投资应慎重。在投资过程中,掌权者制造假的信息,夸大一些项目的价格,由于个人关系还有同事关系的纽带,常常会出现多个掌权人一起贪污企业公共资产,为自己谋取非正常手段的收入,导致企业经济亏损。同时,小企业还要对内部员工多培养,提高其技能素质,保证企业良性发展。有的企业还可以聘请外国高级人才,使其带动企业员工学习管理知识,按期对企业员工实行统一培训。
4.4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当企业遭遇风险时,合理、科学的控制风险,可以让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控制:第一,剖析企业身处的环境和环境变化的状况,健全财务管理系统,提升企业在大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和应对能力。当前,国内大多数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有诸多问题,因为有些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机构设置不明确,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合理,致使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缺少对大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和应对能力,因此出现了小企业的投资风险。企业预防投资风险,首先,对一直发生变化的客观环境做到仔细的剖析和认真的研究,把握内部发生变化的走向和规律,并且多种的应对措施,何时转变财务管理战略、转换管理方法,进而提高对大环境变化的抵抗能力与应对能力,改善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第二,为了把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危害降到最小,避免因为长时间累积问题,从而使投资领域发生较大的影响,企业必须成立投资风险管理体系。投资风险是企业在投资活动中无法避免的现象,投资中必有风险。所以不管是投资人或者管理人都务必认识投资风险的普遍性的特点,认可投资风险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投资简而言之就是一种经济行为,主要指经济主体为达到特定的利益而进行的资金运作行为。为的是能够获得与投资风险成正比的预期收益,进而达到资本的升值和财富的增多。相对的,投资的风险是指在其资金运作的行为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损失,如此说来,投资风险也是一种风险的经营,主要指控制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使其达到相应的稳定值。只有在风险和效益相统一的前提下,投资行为才能得到有效的调节。
一般来说,投资活动及其所处的环境随时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为了实现投资风险识别的过程,我们在企业的生产,销售,服务中,要努力做到从严把关,一定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不能产生重复建设现象,也不能盲目建设,要保持企业在市场上的活力,让企业的股东,投资人了解风险识别的过程,建立健全投资风险识别的连续过程。所以,根据投资活动的变化适时、定期进行风险识别,才能连续不间断地识别各种风险。
投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还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所以,为了能够实时关注投资风险的状况,相关人员应高对风险进行大量的跟踪和调查。我们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报时刻保持投资的风险识别意识,要做好长期过程的准备,避免投资后的低迷情况的发生,以及,投资风险的识别不能偶尔为之,更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发展变化的过程,我们在企业经营中要保持应有的耐心,泛亚电竞才能识别投资风险。
本部分主要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性、企业缺乏风险意识、企业盲目追求利润三个方面论述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也可以称为理财环境,主要指企业财务活动所处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财务活动的进行速度,并且外部环境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制约是很难得到解决的,更多时候,都是财务决策调整自身来适应财务管理环境。本文中提到的财务管理环境主要有: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等。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在机构设置、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企业财务的管理系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不必要的财务投资风险。当然财务风险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还有诸多企业内部的因素。外部因素及其变化,企业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具有不确定性,一定会给企业带来财务的风险。然而在企业内部,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和加快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不断复杂化和多样化,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营、收益取得等方面的风险不断的加强。与此同时,企业管理的水平、产品以及服务质量、经营条件、工作效率、职员素质等也会给企业财务管理的活动带来风险。造成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具体表现有:表现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的环境错综复杂。其是企业产生财务的风险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有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等因素,虽然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的深化,有不少我国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的模式,最大的限度筹集着资金,由此来减轻企业经营的风险。但是,没有人能保证有永远不会被市场所淘汰的行业。现实中,一般采用多元化经营策略,来使那些单向发展的企业发生了严重的财务危机,查找原因,是企业领导没有能够及时的改变决策理念,对投资风险的意识薄弱,对投资计划、投资方案把握不够准确,选取实施一些质量较低的投资项目,因此不能按期收回资金并且给企业带来一定投资风险,从而才会有投资风险的产生。
我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体制,并且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力度也不强,很大一部分的企业都把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融为一体,企业内部缺乏资产损失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因此,财务投资风险发生的概率也比较高。
在进行投资时,企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目的,第一方面是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其二是为了获取更高额的利润。通常来说,风险和利润成正相关,大风险的投资项目普遍收益大,小风险的投资项目普遍收益小,所谓风险高,收益高。如果企业在投资是指考虑高额的回报,而忽略风险的大小,则就会给企业带来投资风险。就想经营活动中,有一些企业盲目跟风,还没有做好市场的调查工作因为看见别的企业投资某个项目赚钱了,自己也就会不惜任何代价,去购买设备引进技术力量,结果就是还没等到产品上市,市场突变风云,本来的畅销产品成了滞销的产品原来热门的醒目也都纷纷停产或转产了,让企业投资瞬间化成泡影。因此,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进行投资时要对风险和利润两者进行取舍并且谨慎选择。
在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相对复杂的环境下,我们应加大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与运用。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与企业自身无关,并且企业也无法改变这一环境,只能适应,但这并不代表企业在面对宏观环境变化的时候就只能听天由命。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找出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而利用规律,顺应趋势,为自身谋得发,适当改变管理方法,调整财务管理政策,从而提高了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降低了因环境的变化所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面对财务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也应该相应的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比如: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等等,以此来强化各项财务工作,让企业财务管理学更加快速有效的运行,防范由于财务管理系统的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投资风险,没一个财务工作人员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财务风险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有可能出现在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有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贯穿于财务工作的始终。
缺乏风险意识会无形中给企业带来很多潜在的损失,我们应该从企业的管理者开始入手,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现如今,在任何一个企业中管理者都是一个赋予企业生命力因素,没有管理者的领导,生命之源就只能是资源永远也不能变成生产。在竞争的经济中,管理者的素质及工作经验,将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成败,或者说是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存亡。在竞争的经济中,管理整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是对企业起作用的唯一因素,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管理者的意识,社会的各个部位,各个层次都要相应同步的提高管理水平,以便适应于市场经济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企业管理者,尤其是财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各种潜在风险,以及将发生和损失的可能性,而对于企业在投资中所面临风险有了明确地了解,增强对风险的预见性和客观性的认识,应密切注意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去预测,控制投资过程中存在的投资风险。
企业不能仅为了生存,而应该寻求发展。发展是螺旋式的上升,而最终的目标一定是一个高远、高尚的愿景。一个企业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愿景和企业价值。企业不应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潜在的风险。与此同时,企业应该建立及时,全面、动态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是针对企业一切财务活动的一整套实时监控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财务预警主要以企业财务报告、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并融合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风险,影响经营者示警。企业的领导者根据系统所提示的警示信息,从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入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以避免和减少可能的投资损失。
[2]任忠祥.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 60-65.
南非是非洲各国中唯一的亚投行创始国,其与中国进行深层次经贸合作的意愿十分强烈。中国企业投资南非不仅可以为南非经济构成强有力支撑,更可以为国内企业赢得一片新的蓝海。在国际经济整体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格局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积极开展国别研究,综合研判风险缓释措施是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2015年前11个月,中南双边贸易额为409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南非出口147亿美元,从南非进口262亿美元,中国对南非出口额同比增长2.1%。产品出口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电子电器产品增长6%,光学、照相及医疗设备增长26.5%,铁道机车设备出口额扩大两倍。②
2014年,中国在南非直接投资43.7亿美元,涉及矿业、金融、家电、汽车制造等领域,南非在中国的实际投资约6.6亿美元,集中在啤酒、冶金等行业。随着中南双边投资稳步推进,涌现了一系列成功案例。截至2015年11月,在南非大中型中资企业约有140家,累计对南非投资额超过130亿美元,中方员工近1300人,雇佣当地员工2万多人,有效地支持了南非的经济和就业。③
随着中南在工业化、经济特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和金融投资等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入,将有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对南非开展投资活动。中南经贸合作的深入,不仅可以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还可以促进南非民生的改善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中国与南非在资源储备、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在资金、人力资源、核心技术等方面合作空间巨大。自2012年以来,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等因素影响,南非经济增速放缓,财政赤字扩大,债务信用评级被调低,兰特出现持续性贬值。南非总统祖马曾在2015年度国情咨文中提出刺激增长和创造就业的九大要点。随着南非的经济振兴计划出台,中国企业投资南非大有作为,并能发挥示范和带动效应,以此辐射非洲其它地区的投资和贸易。
成功的跨国公司基本上都经历过“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中国企业要实现国际化必须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将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和产品投入国际市场,积聚品牌效应,积累跨国经营经验。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技术优势,不具备国际经营经验,很难在激烈的海外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南非对我国来说具有经贸互补性强、市场需求大、准入门槛低的特征。我国企业可采取“由易到难”战略,加大对南非投资,以技术、知识为抓手,将自身成熟技术与当地需求有机结合,针对南非需求设计量体裁衣式的产品和服务,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积累跨国经营经验,逐步实现中国企业国际化。此外,南非是非洲最发达的经济体,中国企业加强对南非投资,借助南非的区位优势、地缘影响进行人员国际化、产品国际化与经营国际化探索,逐步实现在输出高端优质产品的同时,输出服务、输出技术、输出标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对我国企业实现国际化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和南非经贸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自然资源储备各有优势、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双方在商品贸易、技术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目前,南非交通基础设施面临技术陈旧、运力不足、效率低下、服务资源匮乏等诸多问题。2015年12月,中国与南非签署了26项商业协议,总价值940亿兰特(约合人民币418亿元),涉及机械设备进口、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这充分显示双方合作领域愈加多元化,中国企业将致力于提升南非境内生产要素流动、商品销售及运输、非洲国家间互联互通水平,中国和非洲之间的经济纽带将越来越紧密。
中国对南非投资已经逐步实现多元化,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投资政策和限额,目前,采矿业、能源行业仍然是我国对南非的主要投资领域。具体风险点如下:首先,集中度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集中度往往与收益成正比,容易让投资方产生懈怠心理,忽视对集中度的风险管理、缓释。矿产、能源行业项目普遍具有资金密集、期限长等特点,一旦风险暴露,会造成中国企业巨额损失。其次,由于矿产、能源行业涉及一国的经济,往往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南非立法对其具有严格限制,容易诱发两国经贸摩擦。最后,南非矿业投资法律和政策不清晰、社会治安不稳定、电力短缺等都将对中国企业投资南非矿产、能源行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十分少见,首钢以1.18亿美元的对价收购了秘鲁铁矿公司,开启了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先河。秘鲁工会势力强大,职工福利要求高,劳资纠纷不断,首钢秘铁为解决劳资矛盾曾邀请部分秘铁工会领导人赴中国参观,希望借鉴中国工会管理经验解决秘铁工会问题。然而,事与愿违,“中国模式”并未能对秘铁工会有所影响。南非民众维权意识较强,工会势力强大,罢工时有发生,中国企业赴南非投资同样面临秘铁类似的劳资压力,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会严重破坏中国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打乱中国企业出海的整体布局。
南非政局趋于稳定,但是仍存在许多不安定因素。由于失业人口极多、贫富悬殊、持枪合法、死刑废除等原因,凶杀、抢劫、等犯罪频发,治安形势严峻。针对华人的劫案事件也时有发生,对南非的中国企业和中国员工构成了威胁。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失败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对东道国政策、法律环境、法律规定不熟悉。南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民族产业进行保护,对外资企业进行限制,包括资源环境保护、劳工保障、技术壁垒等。此外,黑人振兴法案还硬性规定了黑人在企业、土地等多方面的所有权份额等权益。中国锰业收购南非卡拉哈里锰矿案例中,由于没有对拟并购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结果被项目所有者利用股东特权地位操控并购进程,使用种种手段抬高转让价格。
汇率风险是指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带来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发生的损失。中国企业在南非投资往往面临双重汇率风险:一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大;二是南非兰特贬值压力大。两者共同作用会对投资收益造成负面影响,如果未能及时换汇,那么投资收益可能仅仅停留在纸面,实际收益则逐渐被汇兑损失侵蚀。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高速增长,中国企业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从单纯的产品输出努力向资本输出和标准输出转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海外经营的质量更值得引起重视。中国企业急需转变投资模式,由粗放转向精细,更加注重投资收益、风险管理、可持续经营。对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绩效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考察,结合定性和定量进行分析:一是以中国在南非投资企业为宏观研究对象,从财务绩效、管理绩效和国际声誉三个维度对其进行整体评估;二是选取代表性行业和企业作为中观、微观研究对象,通过纵向概览其“走出去”的成就并将其横向与同业进行对比,分析出各主要行业及代表企业在南非经营状况。总结提炼中国企业在南非经营、投资的主要亮点并找出存在问题,挖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建立、健全中国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议,准确评估项目风险与收益的方法,帮助中国企业提升境外投资管理水平。
投资南非需要重新审视劳资关系,适应南非的劳动用工制度。南非工会很大程度上是雇员利益的代表,若与工会发生冲突与摩擦将极大阻碍中国企业在南非开展投资,若两者能协同互动,中国企业则有望在南非获得更加长远、可预见的经济效益。中国企业应以当地法律、法规为武器与工会、行业协会据理力争,对于一些无理要求应该拒绝。此外,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当地雇员劳动技能,增强其归属感和责任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当地化经营要实现在南非可持续投资、经营,重点至少包括四个维度:一是在宏观层面积极与南非政府实现本土化沟通;二是在微观层面雇佣当地职员,实现企业营运当地化,努力融入当地社会体系;三是积极履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有意识的进行反哺式投资以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在南非投资的可持续性;四是增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与它们结为利益共同体,分散风险。
南非的司法体系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演变,在组织机构、法律体系、司法程序和一些具体法律规定层面,都已经比较完善。中国企业在南非投资应坚持“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原则,事前对投资领域的政策法规进行详尽研究,尤其是要深入研究限制性制度和措施。如果产生相关纠纷,则应在尊重当地政策与法规的前提下,合法、合理维护自身权益。
实施海外投资是中国当前守护金融资产价值,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选择。然而,当前中国海外投资在投资规模、投资方式、行业分布、投资目的地选择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相应引发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1.政治风险。因为海外投资就是在他国中,将本国的资本进行投入,因此国家的政治状况会使其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政局不稳、政权更迭、民族冲突持续不断的情况下经常发生,甚至爆发内战或国家分裂的情况,通常存在政治风险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活动的过程中,泛亚电竞政治风险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
2.自然风险。在他国投资建厂、设立公司或者与其进行合作、合资经营、合作开发等,因为在投资的过程中会有土地的占有,例如厂房、建筑物等的存在。因此,接受投资国的自然环境应该作为重点考虑的因素,在地震、台风、火灾、冰雹、大水等自然灾害中,投资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气温、降水量也会给材料的储备、运输和生产销售带来严重的影响。
3.市场风险。不管是海外的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再或者是政府投资,市场风险都会在其中产生一定的影响。站在直接投资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的波动、竞争的强弱、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以及群体文化的发展,对于材料采购和成品销售来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站在间接投资的角度上进行分析,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会影响股票,而市场利率的变动则会影响债券。
4.生产风险。这是就海外直接投资而言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计划制订得不周全,生产管理跟不上,必然会影响投资效益;另外,在更新产品或转产的过程中也隐含着极大的风险,如果时机瞄得准,就能获利,否则,难免破产或被兼并。
5.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资金的筹集。海外投资建厂所需资金除一部分由国内自筹外,大部分来源于海外的各类贷款。贷款利率高低、期限长短以及币种软硬,都会给投资带来风险。二是贷款的归还。贷款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如果到期不还,必须承担违约责任,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三是资金的周转。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如果不灵,如外单位长期拖欠贷款、资金被长期占用等,生产就难以为继。四是货币汇率风险。汇率风险一般包括本币、外币和时间三个因素。在企业偿还外币贷款过程中,均需要以本币兑换成所需偿还的外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本息的偿还。在这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本币与外币的兑换比例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发生汇率风险。
海外投资中各种风险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对海外投资加强管理,尽量减少或避免风险损失。
1.选择合适的海外投资方式。我们要不断地向发达国家的海外投资实践汲取经验,其海外投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直接投资,也就是在国外直接办厂、开公司等;第二,间接投资,把国外股票和债券等买进来;第三,其他形式,对贸易进行补偿和租赁。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直接投资所获得的利益是最大的,风险也会随之有所增长。我们在进行投资方式选择的时候,一是要结合实际国情,包括自身的还贷能力和技术水平等;二是要在多种投资方式中不断进行评价和对比,找出适合的一种。在这里最为重要的就是在合资经营方式的选择之后,对合作者的要求也要有一定的高度。
2.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向。海外投资的方向大概分为两种含义:第一,是针对国家或者地区进行的投资;第二,是针对部门或者行业进行的投资。
在进行投资地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重点考虑投资目的地的环境,因为投资之后的效益与这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不管是在自然环境方面还是在一些小的交通、水电、能源以及国家的一些政策等等一系列方面中,都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很好的投资环境,风险自然就会很小,但是如果是相反的话,投资风险必定很大。针对一些国家或者地区的投资环境,我们要进行充分地调查和研究,要选择出最适合投资的国家或者地区,这样对于我们企业的海外投资来讲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投资部门和行业选择的时候,要具体分析投资国的现状,要找到在其地区范围内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部门,只有这样,投资的风险才不会很大,而且还能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通常情况下,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工业部门投资成为主要方向之一,例如制造业、纺织业等;在还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中,能源开发部门则成为投资的主要方向,例如,采掘业、森林也、渔业等。不管是在什么类型的国家中,服务业是投资最佳的选择。
3.搞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可行性研究和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前期工作。其主要内容就是研究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经济上是否合理,财务上是否赢利。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一定要建立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事前必须对投资项目的矿产资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艺技术、原料燃料供应、产品销售、对外协作条件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然后分析利弊得失,选择最佳方案,切忌在情况不明或可行性研究不充分的条件下盲目上马。项目评估工作可以在可行性研究的同时就进行调查研究,在拿到可行性研究报告后,提出评估意见。项目评估工作由专门的、有资信的投资咨询机构独立完成。在项目运营后还要做项目后评在项目运营后还要做项目后评价。项目后评价和项目决策前的评估具有不同的意义,它也是项目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反馈经验教训是后评价的主要特点。
4.加强管理人才的培训。人才的管理在海外投资企业和国内企业中会存在很大的不同。针对海外投资管理的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国内企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而且还要能够会说外语,对于对外经济贸易也会有深入的认识和掌握。当前,在我国这样的人才相对来说是比较匮乏的,这样的话,就需要度安排一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或者多给这些人员一些出国进修的机会,使我国的海外投资管理人员得到很好的发展。
5.建立和完善海外投资信息系统。建立海外投资信息系统对于企业海外投资来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信息系统可以将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的信息传递到国内。投资者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料,然后再做出相应的决策,这样的话,因为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小或者消除。
[1]施之果,黎玉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海外投资的方式选择[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01).
[2]林洁.“走出去”战略: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现状与思考[J].北方经济,2010(14).
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作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行业中的佼佼者,近年来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光伏市场的推动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在传统能源供应日益紧张、价格飞涨的今天,各个国家已经逐步意识到太阳能光伏发电具备永不枯竭、清洁、免维护等多种优势,该产业是世界能源领域的朝阳行业,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该行业今后的大发展必然引领一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革命,从而彻底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过程。2000年以后,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平均年增长率超过40%。2001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仅3兆瓦,2007年已达到2000兆瓦,居世界第一,6年增长了600多倍,行业内涌现出了无锡尚德、天威保变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我国的光伏产业链中,太阳能电池产量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
国际和国内资本市场的火暴,引发了国内空前的投资热潮,大量的民营企业、国有控股集团从传统行业中转型,以及私人投资、风险投资等各种投资主体,不顾自身的行业背景和经验等条件约束,纷纷加入。大规模的盲目投资促成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表象繁荣,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技术、市场、管理和环境等众多风险却被普遍忽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潜在的危机日益凸显。当国外市场需求出现萎缩,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陷入瓶颈。
从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市场特点、产业链特点和产业集群分布上看,其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目前,由于国内没有掌握提纯技术,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所需的上游原料主要依赖国际供应。国内多晶硅生产除了中硅公司等在自主研发外,还有一些厂家利用俄罗斯的多晶硅提纯技术,但这些技术与国际先进的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无法彻底解决高能耗和尾气处理问题。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多晶硅生产企业都采用闭环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这种技术基本上可满足环保要求,但是发达国家对我国采取了技术封锁,这个技术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领域。此外,企业一旦管理不善,还会造成有毒气体泄漏,发生爆炸事件,这也给很多技术不成熟的企业埋下了安全隐患。
技术差距还将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在中国提纯单位多晶硅的耗电量是国际厂商的两倍以上。从企业角度看,硅料项目的高风险还体现在投资巨大且项目建设及回收周期长等方面。通常一个硅料项目的建设周期长达2年,而要完全达产则需要4~5年时间。国内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成熟,使光电转换效率尚未达到将光伏发电成本与传统发电成本拉平或接近的程度,一般光伏发电成本在1.5元左右,与传统发电0.43元的上网电价存在较大的差距,也阻碍了国内光伏发电进入商业运营。
国内外市场容量限制也使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瓶颈。以产业链上游原料多晶硅为例,多晶硅作为太阳能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工业原料,在我国市场上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也从最初的20美元/公斤一度飙升到了400美元/公斤。受暴利诱惑,国内企业对多晶硅的投资猛增。截至2009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亿元。倘若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虽然国内新能源的供给很大,但国内市场需求量却相对较小,目前大部分产能依赖出口,占比高达40%~50%。以光伏电池为例,2008年我国总产量达2300MW(百万瓦),其中97%的产品出口国外,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
国际上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多晶硅生产国都对多晶硅生产实行了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国内上马的众多多晶硅项目,实际上都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由此导致国内市场无序的价格战和恶性竞争不可避免。在国际贸易摩擦日益激烈的今天,国外市场的任何波动,如通过行业政策或严格的市场准入资质来设置门槛,也会使投资者面临巨大的国际市场风险。
多晶硅光伏电池产品产业链较长,而多晶硅的生产位于产业链的上游,由于技术限制,其产量供应控制在国外少数几个厂家手中。话语权的缺失增加了管理者决策的主观臆测性和管理风险。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料、设备、人力、经费等的投入到产品的形成,可能遇到的风险还包括:原材料缺乏或价格上扬;生产设备提前报废;对生产技术人员的培训及其对技术掌握初期估计不足;生产经费投入不足;成品的报废率过高;水、电、煤等能源的供应问题等。
随着光伏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以低成本锁定材料的长期供应,在国际、国内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环境中打开和保持领先的市场地位,在不断扩张产能的前提下保证设备开工率,这就要求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建设具备一支过硬的管理队伍,确保科技研发,保证技术不断进步,保证扩张经营中资金链不断裂。
目前在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尚未得到普遍应用,在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中也并没有明确国家具体推行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的具体时间、要求和优惠条款。2009年9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这是多年来中央首次就一贯支持的新能源产业发出产能过剩的警示信号。此后,国家环保部和国家发改委先后发文限制多晶硅进口。国内市场尚未大幅启动,对国外市场的过分依赖必然受到国际间政治因素的影响制约。如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欧洲各国相继调减了光伏补贴计划,严重影响了欧洲企业的发展。2008年,占全球市场1/6份额的西班牙一年安装了250万千瓦光伏电池,超过日本政府的10年阳光计划,而2009年西班牙安装的光伏电池缩减到了50万千瓦。在外需明显不足的同时,欧美中国低价产品倾销的声浪却从轮胎行业蔓延至新能源领域。近期,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德国Q-Cells、美国SunPower等大厂,陆续向当地政府呼吁,重视中国太阳能企业“低价抢单”的状况,希望官方采取保护措施。国内外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给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又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速度过快与政策配套、技术进步和内部需求的矛盾正日益凸显和激化。虽然从2008年四季度以来,全球太阳能光伏企业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陷入了业绩大幅下滑的窘境。但从根本上来讲,多晶硅价格的“过山车式”波动源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过度投资。从长期来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泡沫被挤压有助于产业长期健康发展。
我国近期陆续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太阳能光电建设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法》、新能源振兴规划等政策也正在积极制定中。一系列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将有助于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首先,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将逐步激活内需市场。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需求能否启动取决于成本。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依然在2元/度以上,大大高于常规火电、水电的成本,也无法和风电、核电竞争。近期的“太阳能屋顶计划”将中等以上规模的太阳能光伏项目纳入补贴范围,单项工程应用太阳能光电产品装机容量应不小于50kWp;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约为30~40元/Wp,计划补贴20元/Wp,相当于成本的50%以上,发电单位成本可有效降至1元/度电左右。可以预见,受相关政策的刺激,国内太阳能光伏市场将逐步启动。
其次,低成本仍是未来5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主要策略。我国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比重仍相对偏低,未来5年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策略应该由产能扩充转移至各项技术的成本竞争,资金实力足、整合度高、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才有机会存活。在次世代的光伏技术威胁下,晶体硅电池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力度将进一步强化。另外,根据我国的国情与消费习惯,各类低成本的光伏技术都将有其应用市场。
最后,从长远看,核心技术仍然是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技术的进步可以推动企业成本不断降低,核心技术的掌握还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定价权。过去几年,我国的太阳能电池行业和中国某些行业的经历一样,也在充当着代工的角色:一方面,国内太阳能企业高价进口多晶硅等原材料;另一方面,生产出的太阳能电池大部分平价销往国外。这使得国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利润越来越薄,耗费国内能源和人力只能换取到微薄的代工费。长远来看,掌握核心技术是未来太阳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投资角度看,应该密切关注创新能力强、有望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的企业。
[1]孟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现状及产业发展[J].安徽科技,2010(1):17-18.
[2]程雪涛.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热系统的性能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9(5):624-627.
[3]陈雪,宣益民,韩玉阁. 太阳能热光伏系统性能分析研究[J].中国科学,2009(5):1026-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