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在一定的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它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环节。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所以其实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中的一个环节。
风控模型:常用于担保公司,测算最高能够承受的风险,并且根据市场与资本,建立最有效的风控模型进行风险手段。
风控模型是在良好的建立风控体系、风控评定方式、评分机制等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及评分体系,就是建立常用的风控模型方式;
首先,金融公司设计的任何形态的风控模型,都要符合自身企业的业务发展及市场需求,它的数值变化规则,还是要基于大数据和企业最基本能承受风险客户的能力,测算一个范围化的模型,也就是风控一个度的把握了;如果企业自身测算最高风险承受能力较强那么在建立模型过程中,评分卡的数值范围能做相应调整,但是宽松到什么尺度,就是各个企业风控人员,对自身企业的专业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推断能力来决定的了。
模型范围中的数值及信息来源,是包括但不限于目标客户群体,或目标项目的风险预测能力,所能最高承受什么样的风险发生?在风险发生进行时,如何及时做到止损状态,并能同时做到调整风控策略、多种备用防范预案设置,预警分类等,一旦止损失败损失状态,公司的能承受的损失底线是什么;
什么样的风险出现下,公司不能承受?最终还没止损,就会走到了崩塌的尴尬境界,最常见的说法就是跑路。
风控模型如果真要界定一个衡量标准或者说最常用的,那么就是评分卡、风控模型架构制定、风控操作模型等,其实我觉得目前市场,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
个人认为还是适合自己企业的风控模型。因为每个企业的趋向的产品设计、行业分析的偏好都不同,如果真的说想要建立风控模型标准,那么只有在各个公司自有特点情况下,去变化控制数值,也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的评分卡或者评分机制,但是也要通过一定的市场累计数据值,来设置企业特色的评分类风控系数。
不过我认为不管何种风控模型下,都要注意在降低风险的同时,测算收益率、承受能力(抗压能力)和成本分摊能力之间的平衡,降低或者分摊,甚至消化损失发生概率,风控人员也要反复推测到某一个产品,当风险发生时,是否有足够的预案,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首先我不会去评测任何一家公司的风控异同,因为产品不同(差异化产品结构),导向认定的客户群体不同(目标客户群体)等。因为每家风控专业人员,对于产品偏好行业不同,每个公司的风控都有自己特色的风控存在形式、行业优势,每个公司风控都会对某个或某些行业了解很透彻,或者对特定项目有独特的掌控能力,或有一定从业的行业经验,例如很多同行业风控来自:法律、银行、资本市场、保险、融租、房地产、贸易链、实体经营产业、甚至三农等等,所以他们对于某一个风控点,都有很好的把握度,这就是行业分析和企业偏好问题了,这也直接影响到每个公司的产品差异。
因为每个平台的产品都是不同的,对风控的要求肯定也是不同的。那么就可能有共通点,差异根据产品不同,肯定是有差异的。
通过市场分析后不难发现,基础借贷产品还是市场主流,还有一些类似资本类产品或衍生产品,目前很多平台还是具有传统业务特点的,每个公司都是有自己的衡量‘风控点’的尺度,传统金融行业、民间金融或者互联网金融,本身因为其独特的形式活跃,只是民间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把一些基础类型的金融产品,更灵活性、服务性、衍生性发挥,并且推陈出新的进行传统金融产品改革,思路和结构变化,很多基础型产品还是来源于传统金融机构。
因为不确定群友指的是那几个平台,但是现在大的平台,主打产品,大体归类就是信用类、抵押类、资本类,不排除还有一些衍生产品和经营范围允许的产品,异同也就是各平台产品‘风控点’的侧重点不同,企业本身的经营范围不同,所以风控方向也不同,这就不展开分析了,大家可以去关注比较下相同点和闪光点,很多还是值得学习的。
其实互联网金融公司和是不是纯互联网背景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从事了互联网金融你怎么去经营。
首先,你的风控体系的建立是打算以哪种形态存在?线上审核、线下审核还是线上线下结合模式?首先我个人不太建议纯线上风控审核,基本目前市场还是要以线上评分机制与线下风控结合为主,如果纯线上风控审核,对于风控而言难度还是相当大的,那么真实性、道德风险、合规性等都需要防范的,泛亚电竞一旦投资者的资金出现问题,止损难度和费用都会相应增加,纯服务平台,是否承垫付投资人损失,那么对平台会有相当大的预期风险,如果不承诺垫付,那么市场投资者的粘合度、信任度等问题就需要解决,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势必会受阻,需要承受的是长期的市场适应能力,当然也不排除有些:非结构化产品特殊可行性模式;
但是不得不说,互联网金融也是一种传统模式的颠覆,传统的金融模式:投资者、服务平台(P2P)、融资者,对于一端的投资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公司,是一个快捷有效的一个投资方式,操作的安全性、可控性、稳定性比较重要了;对于另一端借款分析,是否会有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出现,对于一个金融企业来说就至关重要,还是一个‘风控点’的问题。
首先贵公司考虑进入市场方向、目标客户群体,打算以金融产品为市场导向,再去考虑风控掌握方向,先要把战略目标确定了,才能去确定有效的风控体系建立、市场推广方向等,现在就有很多家互联网背景的公司,他们的风控方向,目标人群是明确的,当然他们的互联网背景,也为他们带来了很多的优势,就是多年的用户和商户的数据累计,可以明确的进行数据分析、轨迹消费习惯测算,O2O供应链环节把控、产业链上下游控制等等的防范措施,这就是他们的风控把握明确方向。
不管那类业务基于的模型原理:风控体系完善和大数据分析,这就是风控的真谛,其实上面的问题里都有在阐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这个问题很好,因为这是很多人头痛的事关于松紧就是企业所能承受的风险损失最高和最低限度了,但是专业风控人员,其实是一个很难课题。过紧就会没有业务来源,销售业务流失,虽然看起来坏账很低,当然放款量低当然坏账率低,但是资金使用率低也未必是好的现象;过松,销售业务大量形成,开拓市场很顺利,但是后期就有很头痛的事情发生,回款损失风险。
那么能承受多少风险和损失?那么度就在哪里,我认为是要每个企业自身测算的,而且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期都应该进行数据分析,来及时调整战略方向、目标客户群体等,根据目标客户群体来做行业市场调查,自身累计业务测算和分析,就是数据分析,测算这类客户群体损失率、逾期率等,已经发生的损失,否能超过当初所设计的产品各项数值限定,一个合格的产品风控人员必须是会对市场、产品、周期、数值进行有效的分析,上限和下限都要分析和掌握,具体还是每个公司的战略方向确定的,前期如果没有行业类似经验和经历的,还是前期适当谨慎。
抵押也好、担保也罢,都是一种风险防范的措施,行业为了作为一个还款来源的保障,而设置了各种的抵押、担保的形式,来防范作为借款方的一个还款承诺,土地只是其中的一个形式。
从合规角度来说,不管任何形式的保证,还是用来保证还款的,抵押或保证最终还行希望能从合规角度,成为出资方的还款一种形式的,都可以作为担保的,土地-因为各个地区的不同,所以是否能作为担保也要应地制宜的,一般情况下土地所有权为国家所有,任何企业只有土地使用权,相应也只有土地使用权证,那么没有产权的情况下,除非有合理合法的手续,例如房管局(房产交易中心)接受合法抵押手续的,某种角度也可以考虑作为担保方式之一;
其实保证的方式各有不同:抵质押、信用等等,形式也各有不同:房屋、车辆、实物质押泛亚电竞、股权、担保人、担保企业、担保机构等等,当然这些形式必须有合规手续,能证明有担保作用的情况下,办理了各种合法手续的前提下才能认定作为担保,而非某些民间机构的,收了个产权证就算是质押了,没有任何合规手续,也就失去了变现能力,那么也就没有任何保障了。
总而言之,处置任何担保或抵押不是风控或借款人最终目的,处置成本大、周期长等都是企业不愿意尝试的,还是按正常合同履行完毕的还款方式,才是风控的最终目的,企业融资成功,服务机构产生服务费,投资人取得合法收益,所以风控审核各个环节才是根本,上述只是防范措施之一而已。
七、有效风控模型建立的必要条件是哪些?目前风控市场现状如何?是担保、小贷公司自己做风控,还是委托给第三方?
风控模型之前已经阐述过了,这里就不做重复了。关于风控市场现状,因为每个金融公司核心的就是风控部门,所以它一般为隐形部门,人员也是隐形人员
所以现状是很多大的公司的风控人员,其实还是有行业经验投资风控、法律经验或者其他行业精英,也不能一概说风控人员就怎么乱,在互联网金融和民间金融机构还是藏龙卧虎的。
至于风控是否启用担保、小贷公司自己做风控,还是委托给第三方,这个还是要看贵公司的企业战略方向的。如果担保公司有足够的担保能力,这就是你要对它的考察,委托给第三方同样要考察它是否具备风控能力,还有就是合作方式的问题了。
对冲策略在金融行业的运用非常悠久,这里我们不讲二级市场上高科技的各种对冲策略,就讲一讲金融市场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质押融资(典当),其风控本质与诸葛亮的想法是一致的。投资者很明智地接受了自己无法本质上控制融资人生产经营活动成功率的现实,在给融资人投资的同时又取得了对融资人财产的处置权,两头下注,对冲风险。若融资人经营成功,则收获利息;若融资人经营失败,则收获财产质押时的折扣收益。融资人的经营风险被质押对冲,投资人要么收获利息,要么收获质押财产的折扣收益,收入始终为正。
风险汇聚策略在金融行业也有现成的例子,信用卡就是典型的风险汇聚。银行不用控制每一个借款人的风险,只要确保分摊到每个借款人身上的损失小于银行从他/她身上收获的利益就可以确保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益始终为正。要做到这点,银行必须让借款人群体尽可能大、每个借款人行为相互独立,尽量不要同时产生违约风险。最后,每个投资人身上收获的利益要足够大。(这下相信你能够充分理解为什么信用卡违约利息如此之高同时还款时间等细节又设定的如此奇葩,很容易让人忘记按时还款了吧?)
除此之外,在互联网领域的大数据应用也是风险汇聚的典型应用。大数据本质上并没有判定单个融资人的违约风险,它判断的是特定融资群体的违约率。对金融机构来说,只需确保放款利息收入大于违约概率的损失就能确保相关业务收益为正。
那么,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风控发展的未来格局如何?我们认为,从短期看,风控更依赖于对冲手段;中长期来看,风险汇聚将成为行业主流。
从行业实践来看,互联网金融现阶段最安全的风控手段还是房产、车产等不动产的质押。虽然形式上看这种风控手段创新意义不大,但它符合国内现实状况。各大P2P平台需要维持庞大的线下团队就充分说明了这种手段的现实意义。同时,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以风险汇聚为理念的,基于大数据、个人征信的风控手段在国内还不成熟。具体表现为:首先,某些成型的基于大数据的应用只能覆盖到特定的生态圈。比如阿里小贷,只能覆盖到阿里生态圈内的电商,因为数据不足,很难覆盖到传统意义上的小微企业。其次,个人征信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意味着难以预测或控制放款群体的整体违约概率,无法践行风险汇聚的理念。但从中长期来看,这种传统的,以抵押为主的风控模式会发生改变。
第一阶段,抵押的资产标的会发生转移。主流资产将从房产等不动产转移至金融资产这类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上,进而使得抵押业务流程从线下完全转移到线上。
现有的质押模式本身存在较多问题。首先,该模式需要庞大的线下运营团队,运营成本极高。其次,对不动产估值流程繁杂。对融资人来说,融资效率低,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快”的融资需求。再次,质押资产本身流动性较差,资产变现需要的时间长,会给风控引入不必要的流动性风险。最后,在行业实践中,某些不动产质押,比如说大宗商品等,还存在恶意多重质押引发的财产争夺等问题。在法律上,行业管理规范完善之前,这类道德风险引发的管理成本非常巨大。
相对房产等不动产,金融资产(股票、基金等)有可能成为质押业务的新宠。首先,泛亚电竞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金融资产的人群覆盖率大为提高,开展相关业务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其次,金融资产质押验真、估值环节便捷,不需要庞大的线下团队。再次,金融资产流动性较强,没有不动产质押相应的流动性风险。最后,金融资产质押融资效率高,融资、投资全程线上化,符合国家的“互联网+”战略。
第二阶段,风险汇聚会逐步成为风控主流。风险汇聚的核心是“问题资产”的损失小于整体资产的收益。其最佳解决办法就是找到整体违约概率小的群体,然后尽最大可能扩大业务覆盖范围。风险汇聚在现阶段无法成为主流的核心原因是缺乏寻找“正确”群体的手段,但从中长期来看,风险汇聚将成为主流。其原因有三:
首先,和风险对冲相比,其最大优势在于规模扩张。只要找到了“正确”的群体,不仅规模扩张所需边际成本相对更低,同时规模扩张本身就意味着业务对抗风险能力的提高。其次,随着互联网对传统行业改造的逐步深入,原有商业模式下个人或者企业内部不透明的信息将逐步数据化,为寻找“正确”群体提供了必要手段。最后,国内征信体系会不断成熟完善,最终将为风险汇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格局是得资产者得天下。而资产的核心是风控,可以说风控即资产,资产即风控。掌握了风控,就掌握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