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就是指购买有价证券的一系列活动,在此活动中主要是分散风险,确保最大利润的获取和资产的流动。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投资证券有两种,即股票和债券,但是我国商业银行法里面有规定,在中国境内商业银行是不能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的,因此,在我国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仅限于债券的投资,在进行风险管理时,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项目的实施,并要求实施者加强项目风险的管理,控制风险带来的损失,达到赢得风险的最大收益。
在进行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时要进行相关风险识别,要对业务项目风险进行有效分析,要采用多种措施对可能影响投资业务的风险进行全方位的识别和分析,对相关业务系统要进行归类,并及时把所产生的特性记录下来,确保对投资风险进行及时、全面、有效、准确的分析和识别,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是及时收集有关风险数据和资料,如目前银行内部的操作系统信息,以及所要投资的债券的信用等级,或者其使用的利率,包括债券的发行人的信用度,或要偿还的期限和相关的国家税收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在进行收集时都要做到真实可靠,而且要具有可操作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对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管理上降低风险或避免风险。
二是及时对投资业务风险进行度量,一般来说在对投资业务风险进行建模后,就可以采用定量的方法来处理相关风险发生的时间、概率及产生的影响和后果。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投资债券的风险,而对于随市场和经济不断变化的风险是很难做到量化的,要从多方进行考虑,然后再做出相应的评估和分析。
三是对投资业务管理风险进行及时评价,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在对投资业务风险进行风险度量后,就应根据风险度量的准确结果再对投资业务项目的整体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包括各时间段或者每阶段风险发生的具体时间、级别及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一一做出正确可靠的评价,从而为正确应对风险提供可行的依据。
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风险管理的方法很多。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也是其中一种,首先要对现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出相应的改进,要建立高效、专业的内部操作流程,要分清责、权、利决定风险的因素,要进行高效的业务运转和监控。还有就是要对会计制度和风险拨备制度做出调整,适当扩大风险拨备范围,除了对外进行贷款资产风险,还应把债券投资等风险一并统一起来,进行拨备的标准和比例也要尽可能与国际接轨。
在商业银行投资业务中应积极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估方法来建立统一的现代化管理系统,能及时对风险进行监控。再说现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当开发,而且应用广泛,对于银行这一块,也可以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来构建完好的数据库信息系统,这样对于有效的跟踪、评估和防范投资业务中的风险是有很大好处的。并且建立了现代化的快速反应机制,就能快速了解到市场价格的变动和流向,以便更快地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小资产的损失,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投资业务时也要加强投资业务项目的组织管理。要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如设置投资业务风险管理委员会,及时对投资业务风险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并给出恰当的指导意见。除此之外,就要根据所投资业务的项目,制订详细的投资业务风险管理活动步骤和计划书,要对风险的责权归属有一定的考虑,并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无论从信息收集,还是对信息的处理或反馈上都要做到高速高效。特别是要对银行投资业务管理中所有人员进行风险意识的培养,做到有效地应对各种投资业务风险,以适应银行投资业务管理的需求。
在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管理中加强风险回避和转嫁能确保项目的目标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实际上就是通过改变投资业务项目的计划,或者根据以有的风险,找到与其相关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排除,尽可能让投资业务项目化险为夷。易或把产生的风险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转嫁到第三方上,使自身所产生的风险概率降低,或者没有带来风险。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对金融市场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就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控管理力度,确保我国融资市场正常、高效地运行。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要想更方便对经营状况和准确证券公司的资信,就要建立一套完整、准确的信息披露制度,同时还要设立专门的金融信用评估机构,在一定的时期对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和原始资产做出适当的评估,并出具科学的评估报告,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证券公司就要进行及时的批判和惩罚,以此来降低融资的信用风险,减少资金的流失。
总之,在目前飞速发展的商业时代,商业银行在进行投资业务时一定要加强对风险的识别能力,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再就是要大力培养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法律及风险管理知识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让商业银行投资业务在融资市场永驻核心地位。
[1]陆晴晴.如何提高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02:19-21.
[2]董立杰.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势和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1:37-39.
[3]黄朝勇.银行向证券公司融资的风险控制[J].新金融,2004,5(11).
[4]沈沛龙,任若恩.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和方法的比较研究[J].经济科学,2002,6(3).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日显重要,为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等倡议。同时,在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大战略向海外挺进,在各领域全力开拓海外市场,近些年来取得了不少的成就,赢得了世界上不少国家和人民的一致好评。但是,海外企业生存环境毕竟不同于国内,收益虽然可观,但伴随的风险隐患同样不可小觑。在历年的投资中,已有不少国内投资企业因未能提前做好对当地投资环境的深入研究,没有充分了解当地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税收、环保等对投资的影响,造成无法充分预防和应对风险而损失巨大,甚至投资失败,并在投资当地造成很大的声誉影响,对中国企业、甚至国家的形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海外投资的风险环境极为复杂,企业要想得到稳健发展,把控好财务风险尤其重要、紧迫。
海外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针对其在海外财务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计量和分析评价,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确保财务活动正常开展,有效保证海外投资安全运作。财务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环节,目的在于降低财务风险,将损失控制在企业可接受范围内。在海外投资财务风险管理中,应基于所在国当地现行财务、税收等制度,注重市场供求、收入、成本、税金、财务盈利能力、借款能力、偿债能力等,制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合理预测关键财务指标,进行项目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的敏感性测试,定期跟踪监测项目财务测试的重点指标,比较分析项目风险监测指标的当期值与基准值的偏离度,针对具体情况,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同时,要根据海外投资企业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科学有效。
我国海外投资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惨痛教训比比皆是,充分暴露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不力的严峻问题,缺乏财务风险控制和危机意识,没有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导致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难以及时识别并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造成海外投资者无法承担的巨大损失,甚至导致投资彻底失败。因此,根据投资所在国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好全面且充分的调研,及时制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并不断健全海外投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合理运用财务关键指标,进行敏感性测试并进行分析,有利于培养并增强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让员工时时刻刻提防风险,全方位研究可能存在的隐患并实施预防;有利于企业有效预防、控制风险,强化企业整体对风险的抵抗力;有利于企业保持合理资本结构、现金流等,降低甚至消除相关风险给海外投资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符合当地法律政策、有效保护财产安全、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有利于企业更加适应海外市场生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投资所在国的经济水平和产业水平,增强东道国对中国投资企业的信心及认可。因此,只有加强海外投资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才能实现海外投资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但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其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 .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海外投资环境不同于国内,很多方面具有不确定性,很多情况下想要做全面的调研具有很大难度,投资风险较国内要高出很多。更何况还有不少海外投资企业走出国门前未充分考虑当地政治环境、商业环境、税务环境等实际情况,直接生搬硬套国内财务风险管理的那套模式不作任何针对投资地实际情况的必要修改,甚至根本没有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识别相关财务风险。2 .未能有效执行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很多中国海外投资企业没有制定一套适应当地特定环境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或者尽管有,但由于治理层、管理层不予足够重视,未能要求全体职员严格执行,员工不按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办事,风险管理观念薄弱,导致该制度形同虚设,给企业造成采购、生产、销售等整个运营环节的管理混乱,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很好地配合控制风险,很多关系到企业命运的重要决策没有事先按照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实施,盲目决策,再加上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或得不到正常运转,无法做到很好的监督工作,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识别、防止并消除致命的风险,造成企业难以承受的损失。3 .缺乏具有胜任能力的专业管理团队投资于海外的企业对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仅要具有国内财务人员的做账、进行报表编制及分析等业务能力,还要能适应海外的财务管理环境及语言交流环境,要能自如或尽快地融入海外复杂的投资环境中。但部分公司的管理层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是因为对公司运营成本的过度压缩,不少企业没有聘请具有胜任能力并能适应海外财务工作环境的专业人员严格把控财务风险,而是以廉价的成本聘请对海外环境不了解、专业程度不高的人员,往往缺乏专业基础,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缺乏同海外相关部门业务沟通的能力,不能有效识别、分析、降低或化解在海外特定环境下的重大风险。
不少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采用的是国内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由国内总部财务直接远程操控,仅仅派遣少数水平达不到应有要求的财务人员到海外投资地按总部指示办事,不重视结合当地的实际环境制定适当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再加上不少海外投资地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非常薄弱,网络、通信系统跟不上企业办公的要求,相关财务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国内财务总部;此外,海外缺乏相关经验的财务人员表达的信息难以做到精确,导致本来就对东道国各方面情况并不十分了解的总部财务作出不恰当或者无效的指令,而无法有效应对东道国存在的实际财务风险。海外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贯穿整个业务活动的过程,一般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目前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1 .海外投资企业未能有效识别重大财务风险海外投资环境十分复杂且多变,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没有招聘经得起考验的具有丰富海外经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企业面对新的投资环境,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去熟悉和研究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宗教等风险,做不到有效地收集并识别信息,没有采取有效的监测手段,很难做到提前识别重大财务风险,无法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将致命的重大财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范围之内。2 .不能做出准确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以风险识别为基础,运用各种分析方式,对风险的影响程度做出的判断。海外投资具有不同于国内投资的特殊性,风险较高,需要根据东道国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等,作出综合评估。但很多海外投资企业因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而不具备适用于投资当地风险管控的制度体系,甚至没有招聘能达到要求的海外财务专业人员,难以全面收集到东道国有关风险因素的信息,不能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无法做出及时且准确的风险评估,导致企业不能有效应对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3 .不能正确应对海外财务风险海外投资的吸引力大,但丰硕的利润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不少海外投资企业只关注高额利润,却没有对东道国财务风险予以应有的重视。企业没有适用于当地的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加之没有招聘具有匹配能力的财务风险管控人员未能有效采取应对措施,甚至不去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手段去应对、消除相应的风险,而采取消极的态度予以形式上的应对。更何况海外的财务风险远高于国内的风险,对于我国企业管理团队而言更加复杂、难以控制。
1 .建立并健全海外投资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提高对海外投资的财务风险管理,合理充分运用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关键财务指标,进行敏感性测试并进行分析,预防并控制财务风险,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海外财务风险环境。面对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细化财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使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系统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降低、消除相关风险给海外投资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2 .组建专业团队,加强风险评估近些年来,中国企业投资于海外的势头逐渐增强,但不少企业的海外专业管理团队却未能与其业务发展相匹配,包括财务团队、市场团队、客服团队、行政人员、翻译人员等,尤其是海外专业财务风险管控团队的有效建立极为重要。因此,海外投资企业应建立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财务团队,深度了解东道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利用当地的法律、财税、外汇等政策,来充分化解企业可能面临的任何财务风险问题。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多个环节,保持稳定的专业团队对海外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及把控至关重要,公司需要专业财务人员对业务各个环节进行反复研究分析、判断,将风险的识别、防控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工作。因此,企业应对海外财务人员进行专门选拔,并定期进行风险意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及专业素养,充分应对海外投资的风险。企业匹配了稳定并专业的海外财务风险管控人员,便于建立适应于东道国特殊投资环境的风险管控体系,并定期及不定期地对该体系进行测试,确保其适应当地投资环境的变化,并做好内部控制,定期对运用该体系的评估工作进行审计,加强监控,这样能够保障企业风险评估工作的正常有效运转。针对海外业务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分析,科学合理地评估任何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并采取专业手段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或者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将未来的风险或当下风险降到企业能够承担的程度。3 .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海外投资企业生存风险高,除了要建立自己专业的财务团队,还可以考虑选择东道国具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比如吸引他们作为小股东,或者找当地比较有名的专业机构作为投资风险顾问,可以大幅减少海外投资不必要的风险。海外投资不同于国内投资,会受到当地政治、战争、经济、环保等多方面的影响,发生时难以招架,这时转移企业财务风险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充分考虑未来可能面临的各项风险,并通过购买保险方式,尽可能转移企业将来可能会面临的各种风险。建立并不断完善资金使用监管制度。公司应定期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借款和偿债能力。经营中若出现未经批准或超出一定额度的资金,要给予人员相应的惩罚。所有的银行账户必须要以企业的名义进行申请,不得使用以个人名义申请的账户。充分考虑海外投资的实际情况,做好每年预算工作,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如有特殊需求,需重新按制度走流程,给出详细原因及依据。4 .了解合作国的法律制度和财务制度,有效规避法律风险在开展海外投资的过程中期应该对自身与合作国家之间存在的税务、财务系统的匹配度、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定价、其他未登记风险等因素明确了解,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会使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制定的盈利目标无法有效实现。与此同时,企业经营状况也会因合作国家财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美国法律明确规定在美国上市的所有国外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萨班斯法案》的内容执行,其中一些大洲已经根据《萨班斯法案》对本州的法律进行了制定,导致我国海外投资企业想要在美国上市所付出的成本代价极高。根据对《萨班斯法案》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能够发现,大型美国公司需要对《萨班斯法案》中与“完善内部控制”条款有关的内容进行严格执行,甚至第一年在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过程,年平均成本就高达4 0 0 万美元以上。因此在美国进行投资的中国企业想要保证自身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对这些法律法规内容进行充分了解。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呈现了喷井式增长,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同时,我国海外投资企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营环境。因此,企业应当根据东道国特定的环境建立相适应的财务风险的管理机制,并不断加强完善以适应其不断的变化,充分了解东道国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掌握当地法律、财税、环保等要求,考虑政治、经济、外汇、融资等环境,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加强企业自身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将风险降至企业可承担范围之内,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1 ]王建芳.企业海外投资财务管理的风险与对策[J].纳税,2 0 2 0 ,(5 ):6 3 ~6 4 .
[2 ]刘君芳.公司投资海外业务的财务风险应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 0 1 9 ,(1 0 ):6 9 ~7 0 .
[3 ]陶红凯.浅议海外投资项目财务风险成因和应对措施[J].财经界,2 0 2 0 ,(1 0 ):2 0 4 ~2 0 5 .
对象企业经营者的财务核心问题就是融资问题。融资渠道太过于狭窄,使得企业的经营者不得不费尽心思寻找资金,希望能从有限的渠道中寻找到少之又少的财务资源。然而,对象企业的“融资饥渴症”在成长过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由于经营者只关注于筹集更多的资金往往会犯忽视融资的风险管理的错误。无可厚非,融资是有代价,有风险的,如果不加以重视,往往会被“融资饥渴症”和“公司的高成长”所蒙蔽。
对象企业的投资主要是无形资产的投资,无形资产的投资不像固定资产那样,风险只存在于投资发生之后。无形资产投资的风险,存在于投资进行时,也存在于投资完成之后。无形资产投资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针对采用自行研究开发方式进行无形资产投资而言的,风险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血本无归。所以对投资风险的规避,要时刻警惕,无论是在投资前、后,都应该高度重视。
投资方拥有的关于技术、项目等信息与创业家相比少之又少。风险投资家对对象企业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赖于创业家所提供的关于企业状况的信息。虽然以往的信息、经营业绩等能帮助风险投资家了解一些基本状况,但光依靠这些表面信息只能对对象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大致的,模糊的预测,况且,创业家一般不会将一些有关其利害关系的信息提供给风险投资家,创业家很有可能通过隐瞒真实信息、虚夸等手段骗取风险投资家的投资。为了增加投资安全性,确保实现收益最大化,风险投资家须通过一定的机制或制度安排来协调与创业家之间的关系,规避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一方面,风险投资家往往亲自介入对象企业的日常管理,同时可能会对对象企业财务有诸多约束,直接参与对象企业的经营管理要耗费掉风险投资家大量精力,并且风险投资家一般投资多家对象企业,对一家对象企业直接经营管理、投入过多精力会使其忽视其它创业企业的监控。所以风险资本一般都是的分阶段进行投资,但这又和对象企业庞大的资金需求相矛盾。
从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来看,渠道相当狭窄,政府投资比重相对较大,已占到我国风险投资总额的80%,民间资本才仅仅20%,而且绝对量不大,导致风险投资领域中的民间资本的主体地位还不能真正确定。受到这个限制,如今我国风险投资基金并不具有规模,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创业基金或者公司总共才250多家,但是总资产才约250多亿元。风险投资基金规模小,以致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相比中国来说,美国在1994年就已经拥有591家风险投资基金。另外,在美国有一半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曾经获得过风险投资基金的帮助,而在我国,风险投资在高新技术企业资本投入中只能占到 2.3%,其大部分资本投入靠的是自筹方式,占 56.8%,另外一部分是由国家鼓励高新技术发展计划拨款占, 26.8%。总而言之,我国的风险投资基金大多投向企业的成长期以及成熟期,对初期的投资相对较少。
风险投资门槛较高的原因制约了我国风险资本的退出。用的较多的退出方式就是通过IPO退出资本。但是这样的退出条件是我国证券市场所不具备的。上市企业资格的制定受到主板市场规定的制约。不能够在初始阶段适应高新科技技术的财务要求。即使创业板市场退出但也不能使得风险投资资本能够正常退出。此外风险投资资本的退出方还有股权转让,但是实施过程较为复杂。从国际上来看,风险投资资本的退出渠道包括主板退出、创业板退出、OTC 市场退出、股权转让、管理层收购和清算等。目前规模有限的证券市场,使得风险投资主要为大企业服务,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扶植比较少,再加上在我国对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发展空间的创业板尚未发展成型,这些使得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不够顺畅,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尚不健全,严重阻碍了风险投资的发展。
我国一些地区投资风险优势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高科技行业与风险投资之间的相互推动、促进的作用,如今正朝着自我强化的趋势前进,使得这些地区风险投资出现循环累积型扩散反应,使得风险投资的发展距离拉的更大。风险投资区域的平衡性发展换句话说也是生产力发展不衡的结果。这种情况将会使社会生产力的不平衡发展加重。
对于风险投资机构而言,应该采取措施提高筹资的效率,比如设计多种合约形式,扩大融资的渠道。由于投资者是多样化的,其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对收益率及收益的实现时间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如果设计单一合约形式,势必只能满足一部分投资者的要求,使另一部分的投资者退出市场。只有设计灵活多样的合约形式,才有可能同时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提高融资的效率。具体来说,可以设计固定收益的合约,也可以设计股权性质的合约,还可以设计固定与浮动相结合的合约形式。固定收益合约可以满足风险规避的投资者的需求,股性合约可以满足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需求,而混合合约可以满足风险中性可没有明显风险偏向的投资者的需求。
对于风险投资企业而言,不论是公司制还是有限合伙制,都应该实行风险投资专家负责决策制,减少合伙人和股东对投资决策的干预,降低决策成本,提高决策效率。这就要求建立风险投资家的市场聘用机制,实行市场化管理,实行决策权利与决策收益相对称的体制安排,使风险投资家能够通过竞争迅速成长。同时需要改变观念,更新知识,扩大项目选择的视野,不局限于传统的高科技行业。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可靠的风险投资家队伍,才能既排除外界的决策干扰,又提高决策的效率与科学性。关于投资后的管理问题。风险投资不能对投资后的资金运用不闻不问,也不能过分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企业是经营主体,风险投资只提供资金,按照约定分享收益。在这一基础上,风险投资基金可以提供一定的监管与增值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使风险投资家随时了解项目的发展动态,决定继续支持还是及时止损解,又能解决项目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价值。
风险评价,换句话说就是专门的组织机构,通过使用一定的监管工具,确定出一些指标来作用于风险投资操作运行的整个过程,在获得风险警示信号后,监督决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风险的一种传导运作机制。所有风险投资的机构都具有高风险的性质。所以它让这样的风险运作起来时必须建立在有风险评价的机制上,这样就可以让投资企业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可以预先知道,接着可以采取补救的方式,将将要发生的危机扼杀在摇篮里。
投资风险是指一个企业在对外进行投资的时候,由于受到外部及内部等诸多条件的影响,存在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甚至丧失本金的风险。投资风险控制是指相关部门或企业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企业进行的投资进行预测、评估等形式来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将风险降到最低。
(1)投资风险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维持自身企业的正常运转,减少投资风险和不必要的投资损失,抢占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风险控制会降低商业交易的风险,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帮助企业规避交易风险。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指通过会计工作、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的指导、调节、促进和约束,进而到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1)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向,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各项制度政策都要与国际接轨,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是实现企业风险投资控制的必然要求。(3)实行企业财务控制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有效防止企业违法和企业效益的缺失,同时也是保证企业经济正常运转的必然要求。
(1)企业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薄弱。企业管理者往往对财务风险的警惕性不高,缺少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的经验。且企业中普遍存在管理者“家长制”,在投资或融资的决策过程中,不是依靠科学的财务分析,而是依靠“家长”的个人经验,投资或融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2)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目前我国在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还存在很大的漏洞和不足,不健全的法律法规导致部分企业钻法律漏洞,法律制度的约束性较差,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防范只能依靠已经暴露的危机来进行识别,经济纠纷大量出现。(3)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往往存在组织建设不健全,人员配备混乱的现象,这不仅使职能部门的职权得不到完全的发挥,也起不到相互监督的作用。缺乏相互监督的企业内部容易出现企业财务管理缺失的问题。(4)欺诈、违约及拖欠款现象严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存在很多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盲目投资,盲目赊销,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可持续发展。(5)对客户信息不能全面、客观的掌握。由于企业运营成本低,利润薄,所以企业大多不设置专门的部门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记录和评价。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缺乏增加了商业风险,影响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
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对企业项目投资风险予以控制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企业的具体项目实践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审查与评价过程中,要对企业的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的组织健全性进行审查,企业根据自身规模的大小、管理水平、投资项目风险大小以及生产经营的性质等特点,在财务人员的指导下,让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其中来。逐步建立起一个结合了企业风险管理负责人、专业管理人、外部风险管理服务以及非专业管理人员于一体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在整个体系当中,整个体系以风险产生的原因、产生的阶段等为依据,在企业投资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实时调整,并以完善的制度为依据来确定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职责、利益、权力等,使得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
企业应该根据预投资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竞争程度等进行分析,尽量选择没有高度垄断问题存在的行业(公共事业),且竞争性较低的行业来进入。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还应该对企业在进入该行业之后能够在该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市场需求量等进行预测,只有对市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对投资风险予以充分的防范。再次,通过规模投资的方式化解投资的成本风险。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投资效益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形成对应的规模投资,不能通过形成规模投资效益,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高、竞争力低下。因此,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增大投资规模来实现企业投资成本的节约,最终实现投资效益的增加、投资风险的降低。
从现代企业的战略经营管理来看,任意一个企业都应该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培养,使企业的产品与服务都能够达到行业的领先水平,使自己企业的主业得以稳定发展。这样,企业后续的投资和发展才能有动力、有潜在能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能够为了所谓的多元化投资而选择那些和企业主业相关性不大的投资项目或者是两者之间利润率相互独立的项目来进行投资。这样不仅分散了企业的资本,同时还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资源从主业中分离开来,使得企业主业失去发展前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日趋激烈,而投资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必要途径。在投资的过程中,如何避免由于投资风险而导致企业经营受阻,企业发展受限等成为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1]杜凤云,岳丽红.浅议现代企业项目投资风险管理[J].管理学家,2010(9):116~117.
自2013年“钱荒”事件以来,中国央行持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2015年面对股市暴跌,央行连续出台降准、降息政策,债券市场收益率得到较大幅度下降,造就了2014—2016年的债券牛市。伴随债券牛市行情,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业务取得了巨大发展。2014—2018年,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债券托管余额年均复合增速达到41%,尤其是在2015—2016年,伴随利率快速下行和同业业务的迅猛发展,众多农商行进入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的年增速均在50%以上。截至2019年12月末,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债券托管余额合计达5.96万亿元,占中债登及上清所合计债券托管量的6.82%。
资产、负债的重新定价是利率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基础上,银行由于表外业务利率、资产、负债、期限不同,或者因货币政策因素以及标准化资产二级市场波动原因导致资产、负债利率发生变动,导致的净利息收入和经济价值随市场利率波动而减少的风险。利率敏感性缺口测算利率风险最为原始的方法。当一段时间内到期资产大于到期负债,资产超过负债的部分,即为资产敏感性缺口,此时到期资产释放出来的资金有了重新配置资产的需求,而市场利率决定了配置资产所能带来的未来收入,此时的利率上升或是下降都将对资产收益造成影响。同样,如果一段时间到期负债大于资产,则形成了负债敏感型缺口,要重新从市场融入资金以保障资产的稳定,市场利率的变化将造成负债端成本的变化,引起净利润的变化。如果一段时间资产和负债到期规模相当,为利率敏感性中性,资产配置收益与负债成本相当,对净资产影响不大。
在流动性适当宽松的情况下,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处于较低水平,银行、券商、基金公司为了增加收益会选择增加杠杆倍数来配置债券资产,债券利率大概率会逐步下行并维持较低水平,如“钱荒”之后的2015年、2016年我国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造就了自2014—2016年底的债券牛市;2018年、2019年,在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债券收益率同样大幅下行,债市仍然是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的“宠儿”,给予债券持有者带来较大收益;而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未来维护自身流动性,被迫压降杠杆,抛售资产,债券利率随即会出现明显上升。2013年和2014年“钱荒”事件,以及2016年末和2017年金融强监管、去杠杆阶段,债券收益率均在短期出现了较大幅度上升,对于债券投资者而言,持仓面临较大损失。因此我国的债券持有结构注定了银行间拆借市场Shibor对于债券利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并且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Shibor对国债利率的风险影响是正向的和理论分析是一直的。黄金和债券一样是避险资产,黄金价格主要受供需关系、国际局势、美元指数等因素影响,黄金价格和债券价格更多的受国际局势突变、美元指数变动影响,作为避险资产,二者在收到不稳定因素影响时,变化趋势趋于相同。股市和债券市场通常会显现出“跷跷板”效应,市场资金就像流动的水一样,而股市和债市作为吸收投资资金的两个“蓄水池”,水是流动的,投资者的钱也是一样,一般而言,投资者为了追求投资收益会将资金配置成各项资产,在股市不好的时候,投资者会将钱从股市抽出并流入债市或者商品市场,当预计债市不好的时候会将钱抽出来流入股市或者商品市场,因此,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通常会表现出“跷跷板”效应。
在每年年初中小银行根据年度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结合监管要求和资本目标,确定年度风险偏好,风险偏好的不同采取的投资策略也不同,承担的风险也不同。风险偏好高的银行,债券投资上主要以交易为目的,通过对债券利率趋势的预判,大规模进行债券买卖交易,以赚取债券交易差价,快速收取价差收益,此种策略对交易者的预判能力要求较高,方向看对的情况下收益颇丰,一旦方向看反,损失也会较大,属于风险性较高的交易策略。考虑到安全性,盈利能力和流动性的统一性,中小型银行的风险偏好总体上是稳健的。风险偏好低的银行,在债券投资方面一般把债券投资作为固定收益资产看待,一般情况下不以交易为目的,在债券利率较高的情况下买入债券,然后放在持有至到期账户,赚取持有期利息收入,不在二级市场交易,不关心购入后的债券利率变化情况。此种策略风险性最低,但是在考虑机会成本的情况下,在债券利率较低情况下配置债券,会出现较大浮亏情况。投资业务策略和战略规划是在历年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和监管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的,在一定期限内应保持稳定,但出现国际金融形势发展变化、国家重大经济决策出现调整、经济目标转变、货币政策转向、监管出现重大变革、本行经营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战略规划也必须随着调整,避免造成偏离风险偏好的状况出现。此外,为了更好地防范利率市场风险,有效减少机会成本损失,降低资金时间成本损失,更加合理地进行期限错配、调整久期结构,中小银行必须规范交易账户与银行账户的划分,将以交易目的投资的资产放在交易账户中,一般将短期交易目的资产放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中,中长期波段交易的资产放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中,以获取利息收入为目的的债券资产放入持有至到期资产科目中,债券投资策略可体现在债券账户的分配上。
相对于资产规模小,业务发展处于初步阶段的中小银行而言,国有大行以及全国股份制银行持有几千亿规模的债券资产,股份制行有着完善的分析计量系统,拥有庞大的技术团队支持,所以中小银行可以学习、借鉴、开发或是直接引入相关债券利率风险计量预警系统,并在系统中引入各类利率风险计量模型,021/09期能够每日对债券持仓的利率风险情况进行计量分析,并可实现对利率风险情况的预警,以此达到更好的防范债券利率风险的目的。为了更好地落实风险偏好,实现年度发展目标,本行将风险偏好指标详细分解成各项主要风险的限额管理指标,以便相关业务条线和风险归口管理部门能够及时防控风险。各项指标的限额值均是根据风险偏好的预警值测算得出,当相关指标限额被突破时,可能出现偏离风险偏好的情形。银行业务发展和战略规划是在历年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监管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的,在一定期限内应保持稳定,但出现国际金融形势发展变化、国家重大经济决策出现调整、经济目标转变、货币政策转向、监管出现重大变革、本行经营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战略规划也必须随着调整,因此会造成偏离风险偏好的状况出现。
[1]曾华,祝开元.我国国债市场化改革与市场基准利率[J].东北大学,2016(6):426-429.
[2]戴志敏.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作用[J].现代商业,2018(28):20-21.
国有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三类:一是筹资风险,二是投资风险,三是撤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有:一是公司资本结构失衡导致的风险;二是偿债能力减弱导致的风险;三是筹资来源过于单一造成的风险,国有投资公司的筹资来源主要是国家政府资金,养老基金、保险资金以及银行或者私人资本,筹资渠道比较少。
投资风险主要是指投资公司在投资的过程中,面对众多的公司,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公司进行投资的风险,如何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金,带来最大的投资回报的风险。公司投资一旦失败,不仅造成该项投资的损失,甚至会造成公司破产,一无所有。
投资公司准备撤资的时候,一旦出现资金难以回收的情况,不但不能赚取利润,收回本金也难以实现,这就形成公司的撤资风险。
由于国有投资公司的筹资来源比较稳定,而且有政府作为投资经营的坚实后盾,加上目前国家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监督考核机制还不完善,激励与约束措施尚未实施到位,导致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足。公司性质虽为国有,国家并不直接参与投资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而是由公司管理层对企业日常经营进行决策、管理和监督。由于管理层乃至财务部门对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缺乏,对风险的估计不足,进而对风险的应对能力也较弱,在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异常时,公司往往对风险威胁的反应滞后,这就造成了公司权益的损失。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往往局限于投资领域,但财务风险也存在筹资、撤资、存货等各个方面,投资公司需要扩充风险管理目标,对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进行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意识淡薄,导致风险管理观念落后,内部管理控制能力降低。财务部门的控制能力极大影响投资公司的整体能力,但目前很多国有投资公司存在重融资轻效率、重投资轻管理的问题,一是会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由于缺乏良好的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项目不能将资金按照盈利分配并投资出去,就使得大量融资长期闲置在银行里,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投资回报率低。二是对投出资金的运转等缺乏有效的监管,没有及时跟踪调查对资金的流动和运作,对落实效果缺乏详细考察,应收款沉淀等问题时有发生,造成严重资金损失。内部管控能力较低,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项目信息和资金运作的实际状况,同时也不利于公司管理层系统了解和准确把握被投资单位的情况,这又进一步增加了公司投资的风险。这样不仅会降低公司对资金使用效率,甚至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进而影响公司盈利。
目前,国有投资公司的筹资来源主要是国家政府拨款,养老基金、保险资金以及银行或者私人资本,融资渠道和方式较为单一,筹资来源较少,这也较大地阻碍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民间资本具有很大的潜力和活力,目前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比较少。当今我国鼓励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融合,使市场迸发出更大的活力。然而引进民营资本需要更加和谐的投资运营环境,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的引导和宏观规划,完善相关的风险管理体制,建立一个相对和谐的投融资运行环境,加大资金走向的引导力度,将更多的民间资本引入到风险投资领域内去。目前,政府采取系列的优惠政策力度还不够,泛亚电竞只有加大政策鼓励,才能拓宽投资公司的筹集渠道,加大投资力度,丰富资金来源,进一步的规避筹资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结构与投融资活动息息相关,在国有投资公司的业务扩张时,自有资金不能满足自身扩张的需求,所以会通过发行债券或者通过贷款来进行筹资,相应的负债增加,增大公司原有的资产负债比率,改变公司资本结构,当企业的经营状况变差,或者偿还债款的能力受到限制,企业不能及时偿还借款,在杠杆作用下,投资公司容易出现经营受困和财务偿还危机,使资金供应链条断裂,加大了财务风险。
投资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投资业务,投资业务的风险极大影响着公司财务风险。公司在投资活动中,根据公司战略发展的规划,仔细分析公司的现有的现金流,利用NPV模式分析投资方案的可行性,进而确定最佳的投资方案。但是,一旦投资方案不合理,就造成公司资金流动性不匹配,并进而导致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失衡,加剧公司的财务风险。投资公司的分红也影响财务风险,公司分多少红不仅要取决于投资企业的实际经营效益,还要考虑企业未来年度的投资需求,因此每年度分红金额并不固定,这就导致投资公司的利润和现金流具有不稳定性、阶段性和非持续等特点,也会增加企业财务资金的风险。一旦公司投出的资金受困,不能及时撤资,就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一是投资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时,由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周期较长,现在的撤资机制也不完善,投资公司变成企业永久股东,不能及时使货币资金回笼。而是,国有投资公司对公司的发展和市值具有重大影响,在投资上市公司时,国有股权一旦退出便可能引起股票下降,影响所投资公司的发展,所以,投资公司也不能轻易进行撤资,导致撤资不够灵活,加大撤资风险。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有投资公司本身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投资公司的所有者是国家,但是国家和政府并不直接参与公司的治理,对公司的监管力度也不足,导致其财务风险控制薄弱。二是所投资的子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投资公司通过投资控股或者投资参股等方式成为子公司的重要股东,作为公司所有者,投资公司对子公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制衡的方式一般有委派董事、监事、财务总监等形式。但是当子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时,董事会就不能有效行使权利,监事会监督机制也会失效,公司治理和决策主要由子公司管理层全面控制,导致投资公司掌握子公司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公司经营信息,财务风险控制也会薄弱无力。投资公司在对子公司进行管理和监督时,基于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或缺乏相关性的信息做出的决策将给公司带来风险,而且由于对子公司控制力不足,对风险的反应会滞后,应对风险无力,投资公司权益也会受到侵害。
目前,上文也提到由于子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投资公司无法获取全面、有效、及时的信息。另外,投资公司存在各业务发生的投资交易等信息也不能实时回馈,数据分析比较复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单一等问题。这些说明投资性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效率低等问题,投资公司的数据量相对较大,主要依靠人工来进行财务风险控制不仅效率低,而且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当今财务管理必须通过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才能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能够减少进行数据的整理和记录的人力,将主要精力放在风险分析工作中,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另外,财务风险遍布于公司各项业务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管理要全面系统的进行,而不是只对某一领域或某一环节进行风险管理。投资公司需要综合考虑投筹资业务,以及日常经营业务产生的财务风险,使公司资金既安全又高效流动,进而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财务风险存在投资公司的各项业务的各个环节中,财务管理人员要将风险和责任意识贯穿于公司各项工作的始终,在各自的职责内作好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第一,公司应定期对财务人员组织风险意识和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和岗位责任意识,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第二,健全内部风险管控制度,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让其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是内部风险管理制度与财务管理系统相匹配,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效率。第三,对于财务人员的管理,针对风险投资行业的特点,对财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与管理,制定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增强员工的风险和责任意识。
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渠道关系到公司是否有稳定的资金流入,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第一,企业始终把诚信经营放在要位,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进一步拓展筹资渠道;国有投资企业不局限于国有资本的支持,积极引入民间资本,用优秀民营企业的活力带动国有投资企业的创新,增加资金来源;同时要不断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金的价值,获得投资收益最大化。第二,企业就要对现有的融资状况进行财务分析和资金管理,投融资环节要进行合理的资金配比,维持稳定的资本结构,避免因资金安排不合理,造成的资本结构失衡等财务风险。一方面,政府要建立相对和谐的投资环境和更有秩序的市场,完善相关的风险投资体制,加大资金走向的引导力度,规避筹资、投资撤资各环节的风险,将更多的民间资本和金融市场的资本进入到风险投资领域。另一方面,政府要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对投资公司的投资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丰富资金来源,从而更好地规避财务风险。
投资和撤资环节的风险构成了大部分的企业财务风险,科学合理进行投资,健全撤资机制能够极大的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第一,投资之前做好充分、科学的价值评估。投资公司要加强对投资业务的管理,认真分析目标公司的财务数据,通过全面分析、探讨和总结企业未来的发展、盈利能力及投资价值,进而做出最佳投资决策。第二,分阶段地进行投资。当子公司完成盈利目标才进行下一阶段的投资,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规避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还也可以增加子公司的经营压力,增加其风险意识,对子公司经营产生督促和监督。第三,投资公司要健全撤资机制,投资公司通过派驻财务总监或者监督委员会成员,最大限度的对子公司进行共同管理,加强对子公司的监督,及时发现其经营风险,以便及时进行撤资,降低撤资环节的财务风险。
对于投资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一是要改善董事会的结构,建立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公司管理层约束监督机制,设立董事会内部专职委员,增强其岗位责任意识,建立一个责权清晰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成员的执行力和责任感。第二,引进市场化运作机制,从外界招贤纳士作为独立董事,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董事会成员的质量,还能加强对董事会的监管。对于子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一是投资公司加大参与其管理力度,不仅注重其经营风险,也要根据上文方法帮助子公司改善治理结构,从根本上减小财务风险的产生概率。二是投资公司要充分发挥派驻到子公司的财务总监或者监督委员会成员作用,最大限度地对子公司进行共同管理和对子公司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地获取投资公司内部投资交易及子公司治理等各方信息,不仅为能正确地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基础,还能计算各项投资业务的指标,监控企业各级、各部门、各项业务发生的投资交易情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财务风险。要实现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首先,公司要建立科学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数据库,财务风险预警库的数据包括本公司内部数据也包括所投资子公司的数据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各项有效财务指标。其次,公司在资产、成本和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要设置控制点,根据公司及行业特点和标准进行风险等级划分,通过分析数据库中的信息对融资、投资以及资金的运营做出风险预警,并且根据不同等级风险做出防范措施。由于预算管理是对资金使用和控制的规划,而成本控制是对资金使用中的控制和约束,将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有效结合进行计算和管理,不仅有利于财务信息的分享和有效利用,也可以用成本来检验预算,弥补财务风险管理中的漏洞。最后,为了确保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使财务风险管理符合企业管理整体战略方向,公司要定期进行风险管理效果的反馈,通过反馈,及时反思并完善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信息,改善风险分析方法,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效率,达到有效的风险控制目标,为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余海永.试论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J].管理观察,2011,(5):134-135.
[2]韩玲.探讨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J]当代经济,2015,(20):54-55.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的投资活动能达到企业资源的最佳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源泉,但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任何投资活动都有其特定的投资风险。“金融大鳄”索罗斯有句名言:“没有风险就不能称之为事业,但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地方有风险,给自己留有出路和活路。”因此,企业经营者需做好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制定出能够防范、控制、管理投资风险的具体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投资风险是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方式或者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所选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投资,由此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说不能获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在我国,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拥有企业股权的25%以上应该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主要有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两种形式。股票投资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形式;债券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定期收取固定的利息,所面临的是被投资者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企业投资风险有三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不能盈利;或虽已投产,但出现亏损,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无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无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造成投资风险的原因很多,现简要归纳如下: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企业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财务管理环境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在机构设置、管理人员素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由此产生了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观判断,财务管理依据的信息也是不完全的。企业进行财务预测、计划、决策和控制所依据的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经营分析、市场分析等信息都只可能尽量接近真实情况而不可能完全反映事实,管理依据的不可靠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常常会遇到采用不同财务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的情况,这时决策人员就要判断哪个方法更科学,哪个方案更可行,大量的判断也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
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的经营风险,这本无可厚非,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敢保证哪个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然而,现实中采用多元化经营策略却使一些行业的“单项冠军”企业发生了财务危机甚至濒临破产。究其原因,是企业的领导班子没有及时更换决策理念,简单地移植或采用原有的经验所致。不同的行业除了技术形态存在差异外,在财务管理上也存在巨大的不同,如盈利模式和销售方式的差别,丝毫不逊于产业特点。像这几年,许多电器、制药企业都投资于房地产业,由于房地产行业前期资金投入较大,从而使公司的营运资金发生困难,万一投资失败,血本无归,将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更严重的财务风险。
企业最高管理层风险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管理风险意识弱的企业根本不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更谈不上设置风险管理机构。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无疑是企业的致命弱点。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管理,要求财务人员具备高等数学知识、统计知识以及一定的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现在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距此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防范并控制投资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具体对策为:
(一)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的变化只能无所作为。1.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降低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2.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1.企业要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市场为主体,不断开发新产品。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企业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同时配备高素(下转第36页)(上接第34页)质的管理人员,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在利益分配上,企业应兼顾各方利益,调动企业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2.企业除了加强生产经营管理以外,还要增加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增强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避免企业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1.企业应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该系统不仅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还应包括企业经营中的一系列诸如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对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监控,一旦发现某种异常征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2.建立爱德华·阿尔曼的“Z-Score”模型,用以计量企业破产、产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Z分数模型从企业的资产规模、折现力、获利能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等方面综合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推动了财务预警的发展。
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积极地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的增强。不应进行所谓的多元化投资,选择一些与企业主业不相关的投资项目或利润率相互独立的产品来分散企业的资本。因为虽然进行多元化投资可以使不同产品的旺季或淡季、高利润与低利润项目在时间或数量上相互补充或抵销,在某些项目在短期来看确实有利可图,但总体来说它只会弱化企业的竞争力。世界级的大公司大都只在一个行业里具有领先优势,很少会同时在几个行业里都出类拔萃。比如,英特尔公司的芯片制造技术与质量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但是该公司不会因为IT行业不景气就转而投资房地产、医药或其他行业,仍然会加大投资,加强研发芯片的力度,不断使芯片技术更新换代,始终在行业里保持领先优势地位。企业在保持主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可以把闲散的资金交由投资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运作以获取利润,这样既可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又能实现预期的利润。
一般来说,投资期越长,风险就越大,因此企业应该尽量选择短期投资。在进行证券投资的时候,应该采取分散投资的策略,选择若干种股票组成投资组合,通过组合中风险的相互抵销来降低风险。在对股票投资进行风险分析时,可以采用β系数的分析方法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确定不同证券组合的风险。β系数小于1,说明它的风险小于整个市场的平均风险,是风险较小的投资对象;反之,就是风险较大的投资对象。
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既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实践的内在要求,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需要。构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的基本思路:以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主要由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组成。模型中还包含了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全方位、全程序、全企业的各种内在要求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多种基本方法。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了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可以利用该模型或管理活动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及早发现财务恶化征兆,采取有效措施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有预测性、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选择哪几类指标和选择哪些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实际成果作相应的调整。如下表1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自身指标体系的参考:
具体指标变现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负债指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有形净值负债率赢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受益率、资产净利率表1企业使用的指标体系
①单变量模型。所谓单变量模型就是运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风险,单变量模型是1967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威廉?比弗教授提出的。可用作预测财务危机的重要的比率有: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一个公司的稳定发展态势,所以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以至于达到警戒值,就必须要注意公司是否会出现财务危机。
②多元判别模型。多元判别模型的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风险。多元判别模型认为,公司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公司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多元判别模型最早由奥特曼提出,奥特曼模型如下: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财务风险可言,相当安全;当Z小于1.81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堪优,面临破产的危机;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需要企业及时找出对策防范风险。奥特曼模型的预测能力也是很高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0%左右。
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借入资金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企业通过负债筹资经营获得收益,除了支付固定利息外剩余的收益,全部归投资者所有,使投资者实际收益率高于企业资金收益率。负债筹资的这个作用称为财务杠杆作用。
评价企业筹资风险程度的指标有多种,其中自有资金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率指标分别从效益和成本二个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筹资风险程度,具有计算简单且准确性高的特点,是较为实用的筹资风险评价指标。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往往要同时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而二者比例不尽相同。自有资金收益率就是判断这一风险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自有资金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利息率)
从上式可以看出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借入资金利息率的变化决定了自有资金收益率的高低。通过对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调整筹资决策。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资金成本率是指资金成本占筹措资金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如果企业筹集的资金为负债,上述公式中的资金占用费还应扣除因增加利息支出而少交的所得税额,上述公式可改为:
借入资金成本率=借入资金占用费以(1-所得税率)/(借入资金总额-借入资金筹集费)
企业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同时筹集资金时,由于不同的资金成本不一样,为此就需要计算全部筹集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率指标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通过对资金成本率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
(2)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
造成直接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具体有如下3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取得效益;或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
该指标用来评估项目投资风险的大小。经营杠杆系数愈大,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大;经营杠杆系数愈小,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愈小。C.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a.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企业如果能够在投资之前对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将风险高而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只将资金投向那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对防范与控制投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b.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防范投资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收益发生变动的风险,如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等等,都会给市场上所有的金融资本带来损失。对于投资主体来说,它不能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加以消除或降低,它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所以又称不可分散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是指因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个别证券收益变动的风险。图2是利用证券投资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示意图。实证研究表明,科学选择30~40种证券能够在保证收益率的情况下有效地分散非系统风险。
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通过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来实现。根据投资组合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企业资金的营运过程是指从资金投入开始到资金收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风险。
现金风险主要指企业现金短缺或者现金持有过量所形成的风险。企业财务部门要掌握各部门对资金的日常需求量及资金的支付时间,来确定合理的现金余额以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图3是现金成本分析模式,即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寻求持有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经常采用赊销方式,但往往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大量的应收账款会妨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同时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由于长期无法收回而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的安全性。
为了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后果,首先,应当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在采用各种信用政策的时候,注重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评价其偿债能力和信誉,谨慎签订合同,综合衡量各种得失,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其次,采取适当的催收方式和力度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如定期分析账龄分析表,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根据不同账龄制定收款政策,必要时可依靠诉讼方式,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反馈系统主要由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和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组成。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后评价是指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的一段时间内,由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对相关部门进行回访,考察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变化,并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对财务风险管理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准确性、检查财务风险处理对策的针对性、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结果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和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出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后评价应有一个严密、科学的工作程序,后评价工作才能井然有序地展开,评价结果才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后评价的主要步骤为:
①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后评价是评价现时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和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执行的实际情况,验证财务风险管理前做出的风险预测及对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分析是否正确,并重新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②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方案实施情况后评价主要是评价财务风险管理各环节工作实际成绩,总结各环节的经验教训,找出每个阶段的工作对实际风险管理效益和预计风险管理效益的偏差程度。
③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财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后评价,是对实施风险处理方案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再评价,并与财务风险处理方案实施前指标对比分析偏差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财务风险管理的修正系统通过对后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对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予以保留,对不合理的指标、方法、决策程序和措施等提出改进方案,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以不断完善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模型。具体来说,通过明确本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主要目的,参考社会平均水平、行业水平、企业特点、产业政策、本企业或同行业历史经验,制定出适合于本企业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以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有用性。
[1]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市场和机构的理论、模型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樊丽,张晓霞.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北方经贸,2004,(7):114—115
[5]侯红兵.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健全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论丛,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