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多家支付机构收到央行罚单。根据公开信息可以看到,多家支付机构罚单中所涉及的违法行为集中在反洗钱领域。具体原因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反洗钱的合规高压下,支付机构屡屡受罚的背后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支付机构的服务对象多为小微商户或个人经营者,覆盖区域广、商户经营分散,机构穿透式获取信息的难度增加;另一方面,对于部分中小支付机构而言,竞争压力较大,为了生存和发展使其合规动力不足,抱有侥幸心理。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泛亚电竞,在支付费率逐渐固定的前提下,早日进行合规化和企业数字化服务改造的机构,未来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具体而言,在加强合规管理的同时,支付机构也需要提升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支付行业中寻找差异化竞争的优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
1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公告信息显示,上海富友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有支付”)、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迅支付”)两家支付机构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等事由,合计被以罚款955万元。
其中,富友支付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等违法行为,被处以罚款455万元。同时,时任富友支付董事长张某群对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处以罚款8.5万元。
环迅支付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违法行为,被处以罚款500万元。同时,时任环迅支付副总经理韩某海对“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负有责任,被处以罚款5万元;另一名时任环迅支付副总经理闫某玲则对三项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处以罚款11万元。
11月14日,中国人民大连市分行发布新罚单,大连中鼎支付有限公司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未按规定标准报告大额交易报告两项违法行为被警告并罚款。不久前的11月6日,嘉联支付、易办事、银联网络金融三家机构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等违法行为,被央行处以罚款。10月30日,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更是因商户管理等违法行为被罚没8091万元。
事实上,央行近年来持续加码反洗钱监管力度。2021年6月1日,央行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对违法行为分类进一步细化,并大幅提升了违法罚款金额;2021年8月1日,正式施行的《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则进一步完善反洗钱义务主体范围,正式将非支付机构纳入适用范围;202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办法》,对机构用户信息保护、反洗钱等重大事项提出了明确要求。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年内第三方支付机构罚单数量已超20张,合计罚没金额亦超6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罚金有所增加。不仅如此,多家机构的相关责任人也同时被双罚。为何近期支付机构频繁被罚,其中涉及哪些因素?
对此,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向记者表示,从原因来看,不同的机构还是有些许不同的,较为普遍的涉及到违反商户管理规定、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等,也有部分机构涉嫌为黄赌毒或者高利贷提供支付通道等,被央行顶格处罚。综合而言,近期曝出的大额罚单多为此前1到2年时间内,央行不断进行严格监管执法检查的成果,其实也是支付行业不断规范化发展的体现。
一方面,近年来支付反洗钱领域的罚单不断;另一方面,支付机构在相关领域的工作仍有疏漏,背后有哪些原因?
对此,王蓬博指出,需要注意的是,支付机构在落实反洗钱规定中亦存在现实客观的困难,比如非银行支付机构尤其是互联网平台旗下机构的服务对象多为小微商户或个人经营者,普遍面临覆盖区域广、商户经营分散的问题,机构对商户的线下巡检确实存在不少困难与障碍。同时,相比银行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客户品牌心智上存在较大差距。调研发现,非银行支付机构普遍较难获取非盈利性质外部公开信息;与此同时,客户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信息保密工作也容易产生疑虑,客户配合度相对较低;这也进一步限制了非银机构责任主体落实。
也有支付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分散的商户而言,穿透式获取信息难度确实较大。“机构线下巡检需要人力投入,碎片化的商户分布使得人员维护成本较高,第三方巡检的服务质量也不稳定。有些入网时是真实的商户,但一段时间后商户就被挪用、冒用的情况很普遍。”该人士表示,随着线上支付日趋活跃,“跑分”平台日益分散化,使得反洗钱的侦测难度提升。
记者也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中小支付机构的多元化盈利能力较弱,部分机构在生存压力下抱有侥幸心理,合规动力不足。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记者,对于部分中小支付机构而言,业务规模较小,竞争压力较大,为了生存和发展,泛亚电竞可能会在合规性方面有所取舍。例如一些中小支付机构可能会对商户的合规性要求降低,为了吸引更多商户入驻会放松对商户的审核标准,导致违法违规商户进入支付系统;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一些中小支付机构可能会忽视清算管理和结算管理方面的规定,从而存在资金安全风险和违规行为。不过,王蓬博也指出,部分支付机构只不过由“躺着赚钱”变成了需要“站起来走路赚钱”而已,最终还是应该落实央行的发展方针,回归业务初心进行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央行近年来持续加码反洗钱监管力度,未来行业的合规高压不会减弱。与此同时,行业洗牌已经成为趋势。根据央行披露的信息,年内已有15张支付牌照被注销。不久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中国支付产业年报2023》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从事支付清算结算服务的各类持牌机构4775家,主要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基础设施运营机构等。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外包服务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硬件设备提供商和检测认证机构等上下游非持牌机构。其中,支付机构法人201家,较上一年减少23家。
一系列背景下,对于中小支付机构而言意味着什么?王蓬博表示,严监管一定会成为常态化,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正在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行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后,洗牌其实是必然的现象。在支付费率逐渐固定的前提下,早日进行合规化和企业数字化服务改造的机构未来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柏文喜也表示,对于受到挤压的中小支付机构,可以加强合规管理,严格审核商户的合规性和资质,确保商户的合法经营和风险可控;加强清算管理和结算管理,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准确结算,遵守央行的相关规定;中小支付机构可加强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支付行业中寻找差异化竞争的优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
特别是,如今风控能力以及合规能力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艾瑞咨询近期公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就提到,对于收单服务商而言,必须强化特约商户审核与持续风险检测,一方面为应对合规要求日益提升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风控能力弱、排名靠后的收单服务商将被逐步淘汰。
此外,支付机构也需要持续探索多样化的营收结构。《报告》中指出,增加支付交易手续费以外的多样化营收项目是收单机构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的必经之路,比如开拓自营外卖、充电宝合作、供应链管理等自主化水平更高的增值服务是提升自身竞争力与商户黏性的必要手段。未来,收单服务商的营收结构长期而言仍旧将保持基础收单服务收入为主的局面,但多样化、自主水平高的服务能力,将使收单服务商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广阔的发展想象空间,积蓄力量、以期在新技术浪潮下迎来自身的蝶变。